馬克思主義視域下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平等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02:56
平等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現實問題,文明社會愈來愈關注如何盡可能消解不平等,平等意味著不同的主體對某個對象具有同等的分配訴求。當前學界主要圍繞“什么的平等”、“為什么要平等”兩個方面進行研究。由于阿瑪蒂亞·森認為幾乎所有經過時間查驗的社會制度設計,都要求對某種事物的平等,因此他關注的焦點是“什么的平等”,即可行能力的平等。可行能力平等是基于人際相異性的考慮,實現一種由個體使用可行能力所導致的結果,并不是所有的功能向量都應該成為平等主義關懷的對象。可行能力是指人們能夠自由選擇的各種功能性活動的組合,其中,自由就是實現人類有理由獲得合理的、珍視的生活的可行能力。本文在詳細論述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平等思想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馬克思主義視角的批判性考察,得出森在私有制基礎上建立的平等只是一種抽象的、個人偏好的、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并不能實現整個人類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平等必須立足于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根基,以具體的、可行的方式實現。阿瑪蒂亞·森的平等思想的積極意義在于其將傳統單一的收入、效用、福利的平等評估體系擴展到一個更廣的功能向量集。能力的缺失之處在于:一是森的平等思想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所得...
【文章來源】: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學位論文數據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義
1.2 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研究現狀
1.2.1 國外對阿瑪蒂亞·森平等思想的研究
1.2.2 國內對阿瑪蒂亞·森平等思想的研究
1.3 馬克思主義考察平等的方法論
1.3.1 歷史的方法
1.3.2 階級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 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平等思想形成的背景溯源
2.1 可行能力平等思想產生的現實背景
2.2 可行能力平等思想產生的理論淵源
2.2.1 以功利主義為代表的福利平等
2.2.2 羅爾斯與德沃金的資源平等
2.3 可行能力平等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
2.3.1 對福利平等的批判
2.3.2 對資源平等的批判
第三章 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平等思想的理論主旨
3.1 可行能力的基本內涵
3.1.1 邏輯的起點:人際相異性
3.1.2 關注的焦點:“什么的平等”
3.1.3 衡量的指標:人的實質自由
3.2 可行能力平等的基本內涵
3.2.1 可行能力平等的內涵
3.2.2 可行能力平等的目標
3.3 可行能力平等的理論價值
3.3.1 拓寬了平等理論研究的思路
3.3.2 對于貧困理論研究的推進
3.4 可行能力平等的實踐價值
3.4.1 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3.4.2 減少社會的不平等
第四章 對“自由等同于可行能力”的批判性考察
4.1 無根的自由:阿瑪蒂亞·森所謂的“實質自由”
4.1.1 抽象的政治哲學分析方法
4.1.2 背離了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
4.2 真正的自由:馬克思主義自由觀
4.2.1 自由存在于一定的階級社會
4.2.2 歷史唯物主義下的自由
4.2.3 自由何以不等同于可行能力
第五章 對可行能力平等的批判性考察
5.1 私有制前提下構建阿瑪蒂亞·森的可行能力平等
5.1.1 放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導致的森理論的不徹底性
5.1.2 肯定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導致的理論烏托邦性
5.2 阿瑪蒂亞·森的可行能力平等難以實現的詰難
5.2.1 資源不合理分配導致可行能力平等難以實現
5.2.2 社會制度的弊端制約可行能力平等難以實現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
作者及導師簡介
附件
本文編號:2923213
【文章來源】: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學位論文數據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義
1.2 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平等理論的研究現狀
1.2.1 國外對阿瑪蒂亞·森平等思想的研究
1.2.2 國內對阿瑪蒂亞·森平等思想的研究
1.3 馬克思主義考察平等的方法論
1.3.1 歷史的方法
1.3.2 階級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 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平等思想形成的背景溯源
2.1 可行能力平等思想產生的現實背景
2.2 可行能力平等思想產生的理論淵源
2.2.1 以功利主義為代表的福利平等
2.2.2 羅爾斯與德沃金的資源平等
2.3 可行能力平等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
2.3.1 對福利平等的批判
2.3.2 對資源平等的批判
第三章 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平等思想的理論主旨
3.1 可行能力的基本內涵
3.1.1 邏輯的起點:人際相異性
3.1.2 關注的焦點:“什么的平等”
3.1.3 衡量的指標:人的實質自由
3.2 可行能力平等的基本內涵
3.2.1 可行能力平等的內涵
3.2.2 可行能力平等的目標
3.3 可行能力平等的理論價值
3.3.1 拓寬了平等理論研究的思路
3.3.2 對于貧困理論研究的推進
3.4 可行能力平等的實踐價值
3.4.1 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3.4.2 減少社會的不平等
第四章 對“自由等同于可行能力”的批判性考察
4.1 無根的自由:阿瑪蒂亞·森所謂的“實質自由”
4.1.1 抽象的政治哲學分析方法
4.1.2 背離了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
4.2 真正的自由:馬克思主義自由觀
4.2.1 自由存在于一定的階級社會
4.2.2 歷史唯物主義下的自由
4.2.3 自由何以不等同于可行能力
第五章 對可行能力平等的批判性考察
5.1 私有制前提下構建阿瑪蒂亞·森的可行能力平等
5.1.1 放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導致的森理論的不徹底性
5.1.2 肯定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導致的理論烏托邦性
5.2 阿瑪蒂亞·森的可行能力平等難以實現的詰難
5.2.1 資源不合理分配導致可行能力平等難以實現
5.2.2 社會制度的弊端制約可行能力平等難以實現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
作者及導師簡介
附件
本文編號:292321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92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