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哲學論文 >

王陽明心學的課程意蘊

發(fā)布時間:2020-04-06 05:42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經歷了急劇轉型,教育變革也得以加速,但教育改革的推進依舊困難重重。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國力的加強,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科學理論的意義日益重要。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他提倡心即理,重建了心學本體,提升了“心”在人生發(fā)展和世界認識的地位;他專注于致良知,視之為儒學的核心,力求發(fā)明本心與調理萬物;他倡導知行合一,也為人性的昌達提供的可行之途。王陽明的心學為人的主體性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陽明的心學對現代課程理論的意蘊主要通過知識觀來實現。知識是現代課程的核心,現代知識觀主要來自于西方,以對外物的認識為主要的圭旨,外鑠是其最為明顯的特征。心學則從知識本質觀、認識目的觀、認識方法論方面對現代知識進行了最為徹底的顛覆,同時也為解決現代人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視野。 心學的知識觀為我們改進課程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在心學的指引下,我們需要建立以成人、成物為目的的教育目的觀,弘揚人真正的主體性與主體間性;建立以感悟、體驗為核心的學習經驗觀,以發(fā)明本心和條理萬物為核心的課程實踐觀,以指向內在發(fā)展的課程評價觀。 本論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由四章來完成。 第一章為導論,主要包括選題緣由、研究設計,闡明研究心學課程意蘊的意義,提出研究的思想進路。 第二章為心學的思想闡釋,主要對王陽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進行全面的闡釋。 第三章探討了心學與現代知識論的關系,闡釋的心學的知識本質觀、認識目的觀和認識方法論等。 第四章深入分析了心學思想對現代課程理論的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24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小云;;試比較聶豹與鄒守益的“致良知”說[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劉俊梅;;淺析茌邑三先生學術思想[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魏新龍;;王守仁學說之“良知”與“致良知”[J];理論界;2011年07期

4 李燕;潘暢和;;歸太虛而成圣人——大鹽中齋的太虛境界探析[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吳海蘭;;試析清初《明史·理學傳》的論爭[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于紅;;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致真知與致良知[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7 郭長保;;王陽明“心學”與晚明及新文學思想的勃興[J];船山學刊;2011年03期

8 陳多旭;;王陽明論道德與知識的關系[J];齊魯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9 王立志;;陸王心學與心靈生態(tài)的培育[J];哲學動態(tài);2011年06期

10 岳天雷;;高拱哲學研究綜述[J];船山學刊;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曉昕;;論“知行合一,協(xié)力爭先”[A];貴陽市經濟社會文化大發(fā)展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理論研究[C];2010年

2 黃海濤;;論王陽明“致良知”學說中的道德構建[A];孔學研究(第八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朱承;;王畿哲學的政治向度[A];“浙學傳統(tǒng)與當代浙江精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吳兆路;潘鈺卿;;說性靈,道陽明[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5 耿寧;曾亦;;王陽明及其弟子關于“良知”與“見聞之知”的關系的討論[A];時代與思潮(7)——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6 曹國慶;;王守仁與南贛鄉(xiāng)約[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7 李興讓;;心學之我見[A];開發(fā)中的崛起——紀念貴州建省590周年學術討論會文集[C];2004年

8 陳立旭;;儒學精神旨趣與陽明心學的興起[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周德昌;;王守仁德育思想論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孫開泰;;薛方山的心學思想及其它[A];明史研究論叢(第五輯)[C];199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主持人 本報記者 王小梅;人性深處的璀璨光輝[N];貴州日報;2011年

2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人民法院 張閏婷 樊艷潮;莫固守 應致之[N];人民法院報;2010年

3 張巨成;談談年輕干部的“資本”[N];人民日報;2010年

4 南開大學教授 藝術系主任 趙均;為神州賦彩 寫時代精神[N];美術報;2008年

5 陳利媛;略論中國古代書院的社會文化功能[N];光明日報;2005年

6 寧波大學“寧波幫”研究所所長、教授 戴光中;誠信:寧波地域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N];寧波日報;2005年

7 黃瞬生 陳嘉順;語淺情深 生動傳神[N];汕頭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盧颯;“良知”與“和諧社會”[N];貴陽日報;2005年

9 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 田澍;經邦安國與思想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9年

10 郭榮;學之以恒 行之以德[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鮑希福;三教本心[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陳多旭;教化與工夫[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笑非;陽明心學的宗教維度[D];北京大學;2008年

4 孟曉路;儒學之密教—龍溪學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0年

5 童中平;隨處體認天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黃曉榮;新朱子學還是陽明后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洪衛(wèi);論王陽明的身心觀[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寧新昌;本體與境界[D];南開大學;1997年

9 王建宏;王陽明思想再評價[D];西北大學;2009年

10 薛青濤;明詞與陽明心學[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翠;王陽明致良知思想探析[D];河北大學;2010年

2 孫兆宸;探析王陽明致良知的內涵[D];遼寧大學;2012年

3 李利蘋;王陽明心學的課程意蘊[D];西南大學;2012年

4 宋攀;王陽明的心身之學的初探[D];山西大學;2012年

5 申鵬宇;王陽明心物觀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6 盧世超;淺論王陽明“知行合一”說[D];河北大學;2009年

7 謝良鵬;知與行:王陽明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8 鄒真珍;良知視域下儒家理想人格說的轉型——王陽明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陳淑華;王陽明的理想人格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張勇;王陽明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26160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26160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c31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