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詞語在語文詞典和學科詞典中的釋義模式對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2-04 16:13
本文運用定量統(tǒng)計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借鑒符淮青在《詞義的分析和描寫》中所總結的動詞、名詞的釋義模式,分別對《現代漢語詞典》、《法律辭典》及《刑事法律小辭典》中共收的雙音動詞和名詞的釋義模式進行了對比分析考察,旨在了解法律詞語作為普通義位與學科義位在釋義模式與詞義成分方面的異同。本研究通過對法律詞語釋義模式的對比分析發(fā)現了一些有價值的規(guī)律性現象。就法律動詞而言,三部詞典共同之處是大部分釋義都采用由“施事”、“一個動作行為”及“關系事項或關系對象”組成的第三種模式。不同之處是《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多使用包含多個動作行為的第四種模式,而兩部法律詞典的釋義則多使用模式7,即動詞性和名詞性兩種釋義模式相結合的釋義模式,其中動詞大部分帶施事。法律動詞的釋義中沒有包含表達感情、開始和結束的動作行為的詞語。動作行為中包含原因或條件及目的或結果的也很少。此外,比較特別的情況還有《現代漢語詞典》標注為動詞的詞,在三部詞典中都有變成名詞性釋義模式的現象。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這種情況比較少,只占4.94%,而在兩部法律詞典中卻占多數,即《法律辭典》占68.33%,《刑事法律小辭典》占58.33%。法...
【文章來源】: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市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壹 緒論
1.1 選題價值
1.2 相關問題的研究現況
1.2.1 有關現代漢語行業(yè)語的研究
1.2.2 有關法律語言的研究
1.2.3 有關法律詞匯的整體研究
1.2.4 有關法律詞義的專門研究
1.3 研究范圍、研究方法和理論依據
1.3.1 研究范圍
1.3.2 研究方法
1.3.3 理論依據
貳 動詞性法律詞語釋義模式對比分析
2.1 三部詞典共同收錄的法律動詞
2.2 三部詞典有關法律動詞的釋義模式對比考察
2.2.1 法律動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模式分析
2.2.2 法律動詞在《刑事法律小辭典》、《法律辭典》中的釋義模式分析
2.2.3 《現代漢語詞典》和法律詞典動詞釋義模式和釋語用詞異同分析
2.3 《現代漢語詞典》與法律詞典釋義模式所體現的詞性轉變
2.3.1 《現代漢語詞典》詞性與釋義模式所體現詞性不一致
2.3.2 動詞性法律詞語“名詞化”特點分析
2.4 小結
2.4.1 同一意義使用詞語的不同
2.4.2 限制性詞語在法律釋義中的增加
叁 名詞性法律詞語釋義模式對比分析
3.1 三部詞典共同收錄的法律名詞
3.2 三部詞典有關法律名詞的釋義模式對比考察
3.2.1 法律名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模式分析
3.2.2 法律名詞在《刑事法律小辭典》、《法律辭典》中的釋義模式分析
3.2.3 《現代漢語詞典》和法律詞典名詞釋義模式和釋語用詞異同分析
3.3 法律名詞種差分析
3.3.1 《現代漢語詞典》法律名詞種差分析
3.3.2 《刑事法律小辭典》、《法律辭典》法律名詞種差分析
3.3.3 三部詞典法律名詞異種差同分析
3.4 法律名詞類詞語分析
3.4.1 《現代漢語詞典》法律名詞類詞語分析
3.4.2 《刑事法律小辭典》、《法律辭典》法律名詞類詞語分析
3.4.3 三部詞典法律名詞異同分析
3.5 《現代漢語詞典》與法律詞典釋義模式所體現的詞性轉變
3.5.1 《現代漢語詞典》詞性與釋義模式所體現詞性的不一致
3.5.2 名詞性法律詞語“動詞化”特點分析
3.6 小結
3.6.1 同一意義使用詞語的不同
3.6.2 限制性詞語在法律釋義中的增加
肆 結語
4.1 結論
4.1.1 法律詞語的釋義模式的異同
4.1.2 法律詞語的釋義特點
4.2 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附錄4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外向型易混淆詞辨析詞典的編纂原則與體例設想[J]. 張博. 漢語學習. 2008(01)
[2]動詞名詞化現象及其應對技巧芻議[J]. 陳艷君.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07(02)
[3]淺談名詞動詞化的語用[J]. 楊京華. 英語知識. 2007(06)
[4]“異構同功”“同構異義”與“同形異構”——漢語復合動詞名詞化轉指的語義、語法分析[J]. 蘇寶榮. 語文研究. 2007(02)
[5]中國法律語言規(guī)范化研究[J]. 宋北平. 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 2006(03)
[6]法律語言學研究的深入與開拓——《法律語言學》介評[J]. 劉件福. 現代外語. 2006(03)
[7]法律語言用句的邏輯規(guī)范原則[J]. 吳婉霞.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6(01)
[8]行業(yè)語的轉化和新詞的認知理據[J]. 劉稟誠,胡衍錚. 江西社會科學. 2005(11)
[9]法律語言學·立法語言——從憲法看立法語言的特點[J]. 謝瀟.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6)
[10]論法律語言學的構成要項[J]. 陳炯. 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 2005(03)
本文編號:2897889
【文章來源】: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市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壹 緒論
1.1 選題價值
1.2 相關問題的研究現況
1.2.1 有關現代漢語行業(yè)語的研究
1.2.2 有關法律語言的研究
1.2.3 有關法律詞匯的整體研究
1.2.4 有關法律詞義的專門研究
1.3 研究范圍、研究方法和理論依據
1.3.1 研究范圍
1.3.2 研究方法
1.3.3 理論依據
貳 動詞性法律詞語釋義模式對比分析
2.1 三部詞典共同收錄的法律動詞
2.2 三部詞典有關法律動詞的釋義模式對比考察
2.2.1 法律動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模式分析
2.2.2 法律動詞在《刑事法律小辭典》、《法律辭典》中的釋義模式分析
2.2.3 《現代漢語詞典》和法律詞典動詞釋義模式和釋語用詞異同分析
2.3 《現代漢語詞典》與法律詞典釋義模式所體現的詞性轉變
2.3.1 《現代漢語詞典》詞性與釋義模式所體現詞性不一致
2.3.2 動詞性法律詞語“名詞化”特點分析
2.4 小結
2.4.1 同一意義使用詞語的不同
2.4.2 限制性詞語在法律釋義中的增加
叁 名詞性法律詞語釋義模式對比分析
3.1 三部詞典共同收錄的法律名詞
3.2 三部詞典有關法律名詞的釋義模式對比考察
3.2.1 法律名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模式分析
3.2.2 法律名詞在《刑事法律小辭典》、《法律辭典》中的釋義模式分析
3.2.3 《現代漢語詞典》和法律詞典名詞釋義模式和釋語用詞異同分析
3.3 法律名詞種差分析
3.3.1 《現代漢語詞典》法律名詞種差分析
3.3.2 《刑事法律小辭典》、《法律辭典》法律名詞種差分析
3.3.3 三部詞典法律名詞異種差同分析
3.4 法律名詞類詞語分析
3.4.1 《現代漢語詞典》法律名詞類詞語分析
3.4.2 《刑事法律小辭典》、《法律辭典》法律名詞類詞語分析
3.4.3 三部詞典法律名詞異同分析
3.5 《現代漢語詞典》與法律詞典釋義模式所體現的詞性轉變
3.5.1 《現代漢語詞典》詞性與釋義模式所體現詞性的不一致
3.5.2 名詞性法律詞語“動詞化”特點分析
3.6 小結
3.6.1 同一意義使用詞語的不同
3.6.2 限制性詞語在法律釋義中的增加
肆 結語
4.1 結論
4.1.1 法律詞語的釋義模式的異同
4.1.2 法律詞語的釋義特點
4.2 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附錄4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外向型易混淆詞辨析詞典的編纂原則與體例設想[J]. 張博. 漢語學習. 2008(01)
[2]動詞名詞化現象及其應對技巧芻議[J]. 陳艷君.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07(02)
[3]淺談名詞動詞化的語用[J]. 楊京華. 英語知識. 2007(06)
[4]“異構同功”“同構異義”與“同形異構”——漢語復合動詞名詞化轉指的語義、語法分析[J]. 蘇寶榮. 語文研究. 2007(02)
[5]中國法律語言規(guī)范化研究[J]. 宋北平. 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 2006(03)
[6]法律語言學研究的深入與開拓——《法律語言學》介評[J]. 劉件福. 現代外語. 2006(03)
[7]法律語言用句的邏輯規(guī)范原則[J]. 吳婉霞.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6(01)
[8]行業(yè)語的轉化和新詞的認知理據[J]. 劉稟誠,胡衍錚. 江西社會科學. 2005(11)
[9]法律語言學·立法語言——從憲法看立法語言的特點[J]. 謝瀟.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6)
[10]論法律語言學的構成要項[J]. 陳炯. 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 2005(03)
本文編號:289788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falilunwen/289788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