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制自認的現(xiàn)狀及類型化研究
本文選題:擬制自認 + 民事訴訟法; 參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6期
【摘要】:擬制自認是立法者為達到一定的訴訟目的或追求某種訴訟價值,通過法律將一方當事人的"不爭執(zhí)""不知陳述"或其他消極的訴訟行為擬制為對另一方當事人事實主張的認可,從而使之產(chǎn)生自認上的法律效果。盡管我國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擬制自認作出了規(guī)定,但由于相關(guān)理論及法律條文的欠缺,實務中的操作依然是捉襟見肘。為使擬制自認能夠在訴訟中發(fā)揮其應有的制度價值,應當明晰其表現(xiàn)形式及正當性依據(jù),通過類型化分析和構(gòu)建,從完善法官的釋明義務、確立辯論主義以及增加"但書"規(guī)定等方面充實相關(guān)立法規(guī)定三方面對我國自認制度進行完善。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a certain purpose of litigation or pursue a certain value of litigation, the legislator adopts the law to make the "non-disputing", "unknown statement" or other negative action of one party into the recognition of the other party's claim of fact, in order to achieve a certain purpose of litigation or pursue a certain value of litigation. So that it produces the legal effect of self-admission.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stipulated the fictitious self-admission in the form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but due to the lack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legal provisions, the operation in practice is still limited.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stem value of fictitious self-admission in litig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its form of expression and the basis of its legitimacy, and to perfect the interpretation obligation of judges through type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rgumentalism and the addition of proviso to enrich the relevant legislative provisions to improve our admission system.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5.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振林;辯論主義研究[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劉學在;辯論主義的根據(jù)[J];法學研究;2005年04期
3 肖建華;李志豐;;從辯論主義到協(xié)同主義[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張珉;試論辯論主義的新發(fā)展——協(xié)同主義[J];新疆社會科學;2004年06期
5 翁曉斌;職權(quán)探知主義轉(zhuǎn)向辯論主義的思考[J];法學研究;2005年04期
6 吳杰;;辯論主義之歷史、論爭與制度[J];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7 逯雨剛;;論辯論主義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的確立[J];宿州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8 唐力;辯論主義的嬗變與協(xié)同主義的興起[J];現(xiàn)代法學;2005年06期
9 吳杰;;辯論主義與協(xié)同主義的思辯——以德、日民事訴訟為中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熊躍敏;;辯論主義:溯源與變遷——民事訴訟中當事人與法院作用分擔的再思考[J];現(xiàn)代法學;2007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陳茂林 顧陽;淺議辯論主義原則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的確立[N];江蘇經(jīng)濟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百恩;民事訴訟缺席判決制度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2 李凌;訴訟促進視角下的當事人具體化義務[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3 錢慶斌;辯論主義初探[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郭小川;辯論主義下當事人真實義務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張磊;論民事訴訟中的辯論主義[D];河北大學;2012年
6 王碩;論民事訴訟中的辯論主義[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嚴瑋;論民事訴訟中的辯論主義[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謝林格;論民事訴訟辯論主義與處分主義的關(guān)系[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9 陳黎筍;恣意與限制[D];蘇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9257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susongfa/189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