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
本文關鍵詞: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論的闡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
關于中國教育人類學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
滕志妍
【摘要】:作為一門新興外來學科,教育人類學在中國本土化發(fā)展的歷程中,取得了長足進步,也凸現了不少問題,很多問題與教育人類學學科的獨立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教育人類學是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教育人類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應強調教育人類學的學科意識還是問題取向,中國教育人類學研究的走向何在。及時地對學科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反思,對教育人類學學科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者單位】: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改革開放后,教育領域也開始引入各種新的思想、機制,作為新教育思想產生土壤的教育研究也面臨新的形勢、新的挑戰(zhàn)。人們發(fā)現,中國傳統的教育研究幾乎都是思辨式的研究方式,與國外眾多注重實際、經驗的實證性教育研究相比,我國的教育研究都是一切從概念出發(fā)到概念,不問
下載全文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丁元竹;;理解社會體制改革的目標與方向[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范瑞雪;;淺析青藏地區(qū)民族文化建設和社會穩(wěn)定的關系[J];才智;2009年05期
3 王根順;周曉玉;;美國教育人類學發(fā)展史簡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4 杜靖;;人類學與和諧社會建構——論我國設立人類學一級學科的必要性[J];創(chuàng)新;2008年05期
5 劉剛;;鄉(xiāng)土課程資源中哈薩克民族文化的開發(fā)實踐——以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民族中小學校為例[J];昌吉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劉剛;;新疆中小學鄉(xiāng)土課程資源開發(fā)述略[J];昌吉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7 吳玫;;高等教育與區(qū)域社會互動機制研究[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8 王毅;倪勝利;;藏族人類起源傳說的教育人類學闡釋[J];中國藏學;2009年04期
9 王丹;;中國教育人類學的發(fā)展歷程[J];滁州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10 特古斯;金志遠;;課程文化的內涵分析[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應[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黎軍;趙翔宇;;試論教育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以教育人類學為視角[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鑒;;教育人種志研究的理論與方法[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岳天明;;試論我國教育人類學的學科定位與學科精神[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懷宇;;少數民族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文化適應——基于教育人類學的認識[A];百川橫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張斐;;文化傳承與認同中的音樂教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7 宋帥;;中部城郊村莊精英的現狀及對農村發(fā)展的影響——以河南省新鄭市河李村為個案分析[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鐵志;德昂族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2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區(qū)高等醫(yī)學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3 胡玉萍;教育文化與學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譚志滿;文化變遷與語言傳承[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蘇德;多維視野下的雙語教學發(fā)展觀[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賀萍;西部大開發(fā)與新疆多元民族文化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7 鄧艷紅;以新基礎教育引領西部農村的和諧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祁進玉;不同情景中的群體認同意識[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潘啟富;中國民族地區(qū)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劉全國;三語環(huán)境下外語教師課堂語碼轉換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偉;從我國城鄉(xiāng)差異看音樂教育公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原春燕;平山木柄瑤的教育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胡迪雅;民族高等教育與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蘇日娜;蒙語授課基礎教育的現狀、問題與趨勢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王俠;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論的闡釋[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吳日娜;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二重性[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素梅;基于蒙古族兒童民間游戲的幼兒園游戲課程開發(fā)[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澤民;近代新疆維漢語言接觸及其雙語發(fā)展狀況研究[D];新疆大學;2005年
9 邱洪艷;論少數民族地區(qū)內源式發(fā)展[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10 王荷英;民間信仰的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健;;教師教育學科建設中的立場與視野[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7期
2 周洪宇;;教育史學科建設的歷史自覺意識[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年01期
3 鄧敏銘;;淺析比較教育學學科建設[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4 鹿曉瑩;;斯平德勒教育人類學50年對我國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21期
5 王愛軍;;分層教學發(fā)展與研究綜述[J];成人教育;2011年08期
6 劉抗;;基于Moodle平臺網絡課程教學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09年08期
7 陳潔;;關于團體輔導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年07期
8 張彥華;;淺析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完善[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郭濤;;西安文理學院教師教育回顧與展望[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王東梅;;學校家庭精誠合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J];新課程(中);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滕志妍;;關于中國教育人類學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愛萍;單中惠;;二十世紀我國外國教育史學科建設回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3 王寬明;劉靜;;關于素質教育的思考[A];全國高師會數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田屹;周虹;王軍武;;當前遠程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5 覃兵;;二十年來我國教學原則體系構建狀況的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趙國紅;;對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7 梁劍光;;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問題與對策研究[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8 段寶霞;;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投資問題探討[A];2007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周谷平;;教育史學科建設芻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吳均林;;當代青少年性心理問題及其對策[A];堅持科學發(fā)展觀 推進自主創(chuàng)新 促進國家創(chuàng)新型城市建設——武漢市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巴戰(zhàn)龍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袁同凱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 涂元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海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記者 蔣夫爾;[N];中國教育報;2005年
6 夏侯曉昱;[N];音樂周報;2006年
7 陳榮輝;[N];三明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王光明;[N];深圳商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李樹華;[N];河南日報;2010年
10 羅國杰;[N];光明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麗華;網絡德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錢林曉;教育經濟學方法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趙國宏;少數民族文化網絡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李樹峰;宏觀教育政策決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趙淑巖;以校本課程建構透視牧區(qū)教育的自由與多元[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巴戰(zhàn)龍;人類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與地方知識[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7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8 汪基德;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的發(fā)展與反思[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紅婷;無根的社區(qū) 懸置的學校[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吳曉蓉;儀式中的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藍孝帥;關于我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若干問題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孟艷;教師與校本課程開發(fā)[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向虹;論民辦義務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楊揚;中學生性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曹榮軍;學校逆向管理問題及其運行機制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寧;學校德育環(huán)境及其優(yōu)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向前;XQ民辦學?沙掷m(xù)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8 薛秀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詢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蘇鶴;沈陽市大東區(qū)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10 郭琳;教育博客的現實問題與規(guī)范化管理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論的闡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090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ilunlunwen/21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