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硅塑性域切削工藝條件研究與微透鏡陣列加工應用
【學位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Q127.2
【部分圖文】:
源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刀具變形和工件亞表層質(zhì)量預超精密銑削加工運動規(guī)劃”(編號:51475188)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技術與裝備”(編號:51625502)的資助。景及意義,玻璃、藍寶石、工程陶瓷、單晶硅等硬脆性材料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到了多方面的關注,在光伏產(chǎn)業(yè)、醫(yī)療、半導體、光學器件等領域得。其中的單晶硅作為一種優(yōu)良的單晶材料,具有導熱性能好、機械強度外透過率高的特點。如圖 1-1 所示,單晶硅在太陽能發(fā)電、集成電路許多產(chǎn)品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隨著這些產(chǎn)品對核心器件的性能要晶硅的加工制造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不僅要求在表面粗糙度上達到納亞表層無損傷甚至低損傷,而且要求具備越來越復雜的表面,如微透鏡良的使用性能和擁有更廣的使用范圍。
初步評估其切削性能。通過單晶切削力模型基礎上建立單晶硅切預測單晶硅脆塑轉變臨界切削深塑性域內(nèi)加工從而得到光滑表面實驗與分析分析記錄壓頭上施加的載荷和壓入樣荷位移曲線能夠計算材料彈性模原位納米壓痕儀(Hysitron TI75小施加載荷可以達到 μN 甚至 nN晶硅的微觀力學特性。測試時在值。單晶硅納米壓痕實驗中采取最大載荷為 8mN。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載荷隨位移的變化情況。加載過程中,隨著施也隨著增加,載荷與位移之間的關系為非線性,卸載過程中材料會發(fā)生一定程度的彈性恢復得力學性能發(fā)生變化,卸載曲線出現(xiàn)一個明顯壓頭痕跡,通過原位納米壓痕儀的原位掃描探留痕跡如圖 2-3 所示,可以看到壓痕形狀是與壓而隆起,除此之外壓痕四周光滑平整,沒有任中,當最大載荷小于 8mN 時,硬脆性材料單性斷裂。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洋;;單晶硅磨削加工后的表面損傷研究[J];電子工業(yè)專用設備;2015年10期
2 杜鵑;李占杰;宮虎;房豐洲;;硬脆材料加工誘導崩邊斷裂的機理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3年10期
3 程祥;高斌;楊先海;劉軍營;田忠強;;微細塑性銑削單晶硅實驗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4 賈鵬;周明;;金剛石切削Soda-lime玻璃中的刀具磨損及其對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響[J];摩擦學學報;2012年01期
5 陳浩鋒;王建敏;戴一帆;鄭子文;焦飛飛;;超精密切削氟化鈣單晶金剛石刀具磨損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11年13期
6 楊占凱;董文滿;諶祖輝;張鵬;;微結構的精密微細銑削加工技術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術;2011年01期
7 趙宏偉;楊柏豪;趙宏健;黃虎;;單晶硅納米力學性能的測試[J];光學精密工程;2009年07期
8 宗文俊;孫濤;李旦;董申;程凱;;超精密切削單晶硅的刀具磨損機理[J];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2009年03期
9 梁靜秋;侯鳳杰;;采用硅V型槽的一維光纖陣列的研制[J];光學精密工程;2007年01期
10 門海寧;程光華;孫傳東;;飛秒激光作用下的硅表面微結構及發(fā)光特性[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6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汪圣飛;KDP晶體本構模型建立及超精密飛切加工過程的建模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2 陳遠流;面向微結構陣列的超精密切削加工與測量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3 周京博;非回轉對稱微結構表面超精車削軌跡生成及形狀誤差評價[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4 李文龍;復雜曲面零件數(shù)據(jù)拼合與精密加工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兵;單晶硅納米切削實驗及表面完整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6年
2 徐禮威;微透鏡陣列超精密切削加工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闞世奇;微小型自由曲面表面形貌的表征與評價[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徐飛飛;晶體材料納米級切削機理及拉曼光譜表面表征[D];天津大學;2012年
5 張國鋒;光學玻璃切削過程中金剛石刀具磨損規(guī)律的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劉浩;基于微透鏡陣列的仿生復眼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2301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huagong/282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