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巖溶溪流水—氣界面CO 2 交換系數(k)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6-11 19:13
氣體交換系數(k)是量化和預測水體水-氣界面CO2氣體交換過程和釋放量的關鍵因素。巖溶區(qū)水體由于受到土壤CO2含量和碳酸鹽巖溶蝕作用的影響具有較高的溶解無機碳含量和二氧化碳分壓(pCO2),當巖溶地下水進入地表溪流,水體與大氣形成較大的pCO2差,可能會產生強烈的脫氣,因此評估巖溶溪流水-氣界面氣體交換系數是進一步了解巖溶水體水生系統(tǒng)新陳代謝過程、水體CO2等溫室氣體排放乃至其在碳循環(huán)中的角色的重要參數。將氣體交換系數(k)代入薄邊界模型(TBL模型)中可計算得到整個溪流表面的交換速率,這將有利于準確評價巖溶溪流水-氣界面CO2交換通量,為評價巖溶水體在區(qū)域碳收支中的貢獻率提供依據。目前,對于溪流CO2氣體交換系數的研究多集中在溫帶或者熱帶地區(qū),且關于溪流的氣體交換系數建立了基于溪流的水文、水動力參數的經驗公式,但巖溶水體理化性質與其他研究區(qū)差異顯著,且不同水體地質背景及環(huán)境特點不同,影響水-氣界面的氣體交換過程和k的因素不同,因此進...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巖溶碳循環(huán)研究進展
1.2.2 水體CO2脫氣研究進展
1.2.3 計算水-氣界面CO2交換通量方法的研究
1.2.4 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研究
1.3 科學問題
1.4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目標
1.4.3 技術路線
第2章 研究區(qū)概況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實驗過程
2.2.2 實驗室分析方法
2.2.3 計算方法
第3章 典型巖溶溪流水文、水化學基本特征
3.1 溪流水文特征
3.2 溪流水化學特征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典型巖溶溪流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變化規(guī)律
4.1 溪流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
4.1.1 示蹤劑變化規(guī)律
4.1.2 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時空變化
4.2 溪流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影響因素
4.3 全球其他水域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的對比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模型法與通量法計算交換通量的差異分析
5.1 溪流水-氣界面CO2交換通量特征
5.1.1 模型法計算水-氣界面CO2交換通量時空變化特征
5.1.2 通量箱法計算水-氣界面CO2交換通量時空變化特征
5.2 兩種方法的適用性分析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
6.1 結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992584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巖溶碳循環(huán)研究進展
1.2.2 水體CO2脫氣研究進展
1.2.3 計算水-氣界面CO2交換通量方法的研究
1.2.4 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研究
1.3 科學問題
1.4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目標
1.4.3 技術路線
第2章 研究區(qū)概況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實驗過程
2.2.2 實驗室分析方法
2.2.3 計算方法
第3章 典型巖溶溪流水文、水化學基本特征
3.1 溪流水文特征
3.2 溪流水化學特征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典型巖溶溪流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變化規(guī)律
4.1 溪流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
4.1.1 示蹤劑變化規(guī)律
4.1.2 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時空變化
4.2 溪流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影響因素
4.3 全球其他水域水-氣界面CO2交換系數的對比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模型法與通量法計算交換通量的差異分析
5.1 溪流水-氣界面CO2交換通量特征
5.1.1 模型法計算水-氣界面CO2交換通量時空變化特征
5.1.2 通量箱法計算水-氣界面CO2交換通量時空變化特征
5.2 兩種方法的適用性分析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
6.1 結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99258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shuiwenshuili/399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