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民族論文 >

安多藏族的歷史記憶與身份策略——以拉卜楞塔哇村落的田野調(diào)查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0-11-14 11:52
【摘要】:自集體記憶的概念提出之后,記憶研究成為社會科學重要的研究路徑,記憶背后的社會性得到了很高的認同。將歷史記憶與身份策略的概念相聯(lián)結(jié),歷史記憶的敘事性、歷史感能從歷史變遷的維度來看待身份策略之變化發(fā)展的過程。甘肅夏河縣塔哇村落的田野經(jīng)驗表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有著不同的歷史記憶,呈現(xiàn)出一條依附—定居—變革—發(fā)展的記憶脈絡,這條脈絡同時也呈現(xiàn)出一種社會發(fā)展的腳步,從中可觀察歷史記憶是如何對身份策略產(chǎn)生影響的。
【文章目錄】:
一、記憶與歷史的文化譜系
二、人類學視野中的歷史記憶
三、拉卜楞塔哇的歷史記憶
    (一) 誕生:依附于寺院的村落記憶
    (二) 定居:外來的祖先記憶與身份策略
    (三) 變革:身體經(jīng)驗的革命記憶
    (四) 發(fā)展:社會發(fā)展中的轉(zhuǎn)型記憶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力成;張翮翾;;社會記憶研究:西方脈絡、中國圖景與方法實踐[J];社會學研究;2015年06期

2 張俊華;;社會記憶研究的發(fā)展趨勢之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3 彭剛;;歷史記憶與歷史書寫——史學理論視野下的“記憶的轉(zhuǎn)向”[J];史學史研究;2014年02期

4 杰弗瑞·奧利克;喬伊斯·羅賓斯;周云水;;社會記憶研究:從“集體記憶”到記憶實踐的歷史社會學[J];思想戰(zhàn)線;2011年03期

5 趙世瑜;;祖先記憶、家園象征與族群歷史——山西洪洞大槐樹傳說解析[J];歷史研究;2006年01期

6 阿蘭·梅吉爾,趙晗;記憶與歷史[J];學術(shù)研究;2005年08期

7 王明珂;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J];歷史研究;2001年05期

8 趙世瑜,杜正貞;太陽生日:東南沿海地區(qū)對崇禎之死的歷史記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9 余振,郭正林;藏區(qū)家庭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比較研究[J];社會學研究;1998年04期

10 敖紅;“塔爾寺六族”與塔爾寺[J];青海社會科學;199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海云;貢本與貢本措周[D];蘭州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盈盈;;作為方法的故事社會學——從性故事的講述看“敘述”的陷阱與可能[J];開放時代;2018年05期

2 朱凌飛;胡為佳;;從“文本”到“本文”的田野闡釋——以普米族口傳文學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15年06期

3 高志英;;獨龍女文面的圖案闡釋與文化建構(gòu)[J];民族研究;2015年06期

4 陳文元;;民間信仰的地方化與苗族移民家族社會構(gòu)建的關(guān)系——基于鄂西南官壩苗寨的歷史人類學考察[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6期

5 楊琴;尹秀婉;;歷史記憶的新聞表達:十七年間中國主流媒體對民國圖景的建構(gòu)[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6 錢力成;張翮翾;;社會記憶研究:西方脈絡、中國圖景與方法實踐[J];社會學研究;2015年06期

7 邱源媛;;口述與文獻雙重視野下“燕王掃北”的記憶構(gòu)建——兼論華北區(qū)域史研究中旗人群體的“整體缺失”[J];中國史研究;2015年04期

8 王晨;;個體經(jīng)驗與集體記憶:非遺傳承機制演變與發(fā)展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15年11期

9 劉順;;論文學中的記憶[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5年06期

10 譚聚顯;;村名及其文化含義——以河北館陶縣為例[J];黑河學刊;2015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雖旺;宋元時期佛教在河湟地區(qū)的傳播和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陳瑋;色科寺的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蕊;;記憶中的傷痛:階級建構(gòu)邏輯下的集體認同與抗戰(zhàn)敘事[J];社會;2015年03期

2 應星;;叩開“受苦人”的歷史之門讀《受苦人的講述:驥村歷史與一種文明的邏輯》[J];社會;2014年01期

3 吳毅;陳頎;;“說話”的可能性——對土改“訴苦”的再反思[J];社會學研究;2012年06期

4 周曉虹;;中國經(jīng)驗與中國體驗:理解社會變遷的雙重視角[J];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5 劉亞秋;;從集體記憶到個體記憶 對社會記憶研究的一個反思[J];社會;2010年05期

6 劉燕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憶(1937—1985)[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9年04期

7 彭剛;;被漫畫化的后現(xiàn)代史學[J];書城;2009年10期

8 陳蘊茜;;民國中山路與意識形態(tài)日;痆J];史學月刊;2007年12期

9 李里峰;;土改中的訴苦:一種民眾動員技術(shù)的微觀分析[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吳艷紅;J.David Knottnerus;;日常儀式化行為的形成:從雷鋒日記到知青日記[J];社會;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朱雅雯;麻國慶;;安多藏族的歷史記憶與身份策略——以拉卜楞塔哇村落的田野調(diào)查為中心[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03期

2 劉玉芳;;藏族“塔哇”一詞探析[J];柳州師專學報;2013年01期



本文編號:28834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minzufengsulunwen/28834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d9e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