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_維果茨基社會建構主義_《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溫特建構主義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中師范大學》 2008年
溫特建構主義思想研究
苗筍
【摘要】: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際政治發(fā)生的變化和冷戰(zhàn)的結束,使國際關系理論遇到了巨大的挑戰(zhàn),也激起了國際關系學界的大辯論,為新理論的崛起提供了契機。在這場大辯論中,一批學者大膽地借鑒其他學科的思想和方法,同時吸收了以前非主流學者的學術成果,在對現實的思考和已有學術思想資源的反思基礎上,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就是強調人類社會建構性的建構主義。建構主義內部派別林立,無法用一個聲音說話。 美國學者亞歷山大·溫特在總結前人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身份建構主義”,創(chuàng)立了比較完備的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體系,正是這一理論體系的建立才使建構主義取得了與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三足鼎立”之勢。溫特從社會學、哲學、語言學等學科中汲取理論資源,打破了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主導局面,更多地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待國際政治。溫特既重視宏觀層面上的研究,又不忽視微觀層面上的研究。國家生活于國際體系之中,國際體系塑造制約著國家,國家也支撐著國際體系。溫特的分析著重于無政府文化結構,世界上存在著三種無政府文化,即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康德文化,不同的文化結構決定了不同的國家身份,國家分別以敵人、競爭對手、朋友身份對待其他國家。同時國家也是施動者,國家以什么身份對待其他國家也建構著相應的無政府文化。因此,文化結構與施動者之間是持續(xù)的雙向建構關系,文化建構身份與利益,施動者擁有什么身份與利益就會采取何種行為,而施動者的行為又建構了相應的文化結構。 溫特建構主義思想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在全球化時代忽視非國家行為體的作用,有時將根本對立的觀點強行揉合在一起,對文化概念的濫用等。但溫特的理論為國際政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擴大了我們的研究視野,豐富了國際政治研究的方法。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80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璽;;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身份認可的建構——以中國試圖從歐盟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為例[J];今日中國論壇;2013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尚獻芳;溫特建構主義世界中的國家利益與體育外交[D];吉林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治來;;試論傳統建構主義在國際政治學中的異軍突起[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郭樹勇,葉凡美;試論建構主義國關理論及其社會學淵源[J];國際觀察;2002年01期
3 劉軍;;理性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困境與建構主義的挑戰(zhàn)——以冷戰(zhàn)后的北約東擴為例[J];國際觀察;2007年02期
4 徐進;;國家何以建構國際規(guī)范:一項研究議程[J];國際論壇;2007年05期
5 蘇長和;;理性主義、建構主義與世界政治研究——兼評《世界政治理論的探索與爭鳴》[J];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6 高尚濤;;規(guī)范的含義與作用分析[J];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04期
7 蘇國勛;社會學與社會建構論[J];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8 李格琴;;國際政治文化研究范式及其評介[J];國外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9 張小明;革命、修正和補充——評溫特的《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及其建構主義學說[J];歐洲;2001年03期
10 艾倫·卡爾森,秦亞青;建立新的國際政治結構理論[J];歐洲;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焦得剛;;國際關系三大主流學派的權力觀及其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焦新平;粟進英;;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戰(zhàn)略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3 宋彪;;論徘徊于計劃和市場之間的政府角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4 葉衛(wèi)平;;競爭政策、國家利益與中國反壟斷法政策目標定位——一個基于系統的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5 何志鵬;;非社會契約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6 段禮樂;;消費轉型與消費者保護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7 儲召鋒;;軟權力的思想演進——從修昔底德到約瑟夫·奈[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焦海濤;;論“促進型”經濟法的優(yōu)越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李家成;學校教育是一個利益場——“利益”視角下的學校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10 周莉;淺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理論的演變與發(fā)展[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林曉珊;;身體流動與性別不平等: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車消費[A];第18屆中國社會學年會“改革開放30年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朱軍;;國家繁榮的標志:多元化下的價值統一——轉型時期政府塑造社會認同感的職能研究[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4 錢子文;;我們到底要什么?——危機視角下的中國現代化[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孫澤生;王淑云;;市場結構、規(guī)模經濟與中國鐵礦石定價策略[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增剛;董麗娃;;無政府狀態(tài)下的國際制度起源與實施機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馮瑋;;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異——從詞源到現實意義[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8 李永成;;中國安全軟環(huán)境分析——以9.11后美國對華戰(zhàn)略認知調整為視角[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世界政治變遷與文明的互動”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9 陳志敏;;從“蜜月”回歸正常?:新多極世界中的中歐關系[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影響下世界格局的變化與調整”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帆;;如何認識當今世界——復雜系統整體性思維的啟示[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影響下世界格局的變化與調整”國際關系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舒盛芳;大國競技體育崛起及其戰(zhàn)略價值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薛磊;當代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徐婷;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國際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靜;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倫理溝通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吳瑛;中國話語權生產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瑾;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監(jiān)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廉曉敏;俄羅斯國家形象的構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田鵬;認同視角下的歐盟語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海亮;競技武術的誕生[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彭雙雙;社會轉型期我國利益矛盾的政治協調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胡駿軍;法治背景下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黃曉虎;從國家利益視角淺析冷戰(zhàn)時期中埃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彭琪;冷戰(zhàn)后國際格局變遷與蒙古外交政策選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田斌;儒家文化與中國國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王純;簡析冷戰(zhàn)時期蘇聯對阿拉伯國家文化戰(zhàn)略中文化認同的缺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黃訓;伊斯蘭會議組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安德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協調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楊迎春;觀念、制度與春秋邦交模式變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苗治文;李偉;李勇勤;韓軍生;;中國競技體育軟實力及其提升路徑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07期
2 張文喜;班保申;苗壯;;西方國家利益理論研究的建構主義轉向[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宋雪瑩,李相如;國際體育交流對開拓新中國外交局面的歷史作用與未來展望[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金新;;試析小布什時代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一種建構主義的闡釋[J];長春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5 金宇祥;;體育與東北亞和平繁榮外交(上)[J];當代韓國;2006年02期
6 沈秋歡;;美國對印度、朝鮮核政策的比較研究:建構主義的視角[J];東南亞南亞研究;2009年03期
7 馬風書;;中美俄三角關系:一種超越建構主義的文化分析[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6年04期
8 李霞;張凌峰;;“和諧世界”理念與溫和建構主義比較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9 王偉;樊祎冰;;對公共外交的幾點認識[J];法制與社會;2009年36期
10 張丹丹;;從建構主義視角看俄羅斯外交政策[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本報記者 劉水明 王小光;[N];人民日報;2005年
2 李志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鄧亞萍;[N];中國體育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何英;冷戰(zhàn)后美國媒體對華負面報道的建構主義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東升;論體育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與作用[D];暨南大學;2001年
2 胡學雷;溫特的建構主義思想評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3年
3 苑基榮;當代中國國家利益建構[D];吉林大學;2005年
4 蘇明磊;建構主義視角下的中日關系:現狀與對策[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昊;論新中國的體育外交[D];外交學院;2006年
6 楊明星;美伊核博弈的建構主義解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7 高瑩;國際體系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7年
8 康文中;中國國家身份對中國和平發(fā)展外交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馬悅;論我國體育外交的作用與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胡剛;建構主義視野下的美國政府對華政策(1969-1974)[D];四川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楚江亭;論科學課程的社會建構觀——國外科學課程研究的最新發(fā)展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郭樹勇;;戰(zhàn)爭合法性與美國軍國主義[J];博覽群書;2003年05期
3 胡學雷;身份建構與利益轉變——明治維新后日本身份變化的建構主義分析[J];東北亞論壇;2002年02期
4 唐小松,唐平;論理性主義的雙重角色[J];東南亞研究;2005年05期
5 倪世雄;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新發(fā)展——學派、論戰(zhàn)、理[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6 鄒三明;西方國際政治學的產生、發(fā)展及其主要流派[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7 陳東曉;淺議建構主義對東亞安全前景的再認識[J];國際觀察;2000年04期
8 郭樹勇,葉凡美;試論建構主義國關理論及其社會學淵源[J];國際觀察;2002年01期
9 唐小松;建構主義:解讀外交政策決策的一種方法——以60年代美國對華政策為例[J];國際觀察;2002年01期
10 劉永濤;美國對華政策中的認同政治:一個案例分析[J];國際觀察;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桑雷;;探析溫特建構主義的哲學基礎[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張曉淑;;解讀溫特之建構主義理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3 李琳;;溫特建構主義理論學術意義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秦亞青;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J];歐洲;2001年03期
5 交鋒;正式立案——科比案卷宗三[J];籃球;2003年12期
6 苗筍;;略論溫特的建構主義體系理論[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年04期
7 石路;;溫特理論視野下的國際機制[J];雞西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8 黃衛(wèi)平,朱文暉;溫特制:美國新經濟與全球產業(yè)重組的微觀基礎[J];美國研究;2004年02期
9 饒咬成;溫特建構主義凸現的時代背景[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姚勤華;;溫特建構主義哲學觀解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申萌;王賢文;;基于德溫特手工代碼共現的技術結構網絡分析方法[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士濤;楊建軍;趙英俊;;基于溫特法的地空導彈裝備備件需求量預測[A];第八屆中國不確定系統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楊建南;李世云;李萍;鐘鳴;劉勇華;何均華;;溫特斯線性和季節(jié)性指數平滑法預測模型在醫(yī)院管理中的應用探討[A];中國醫(yī)院協會病案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九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劉芳;付鵬程;張建民;;瀝青混凝土防滲面板的粘彈響應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3年
5 欒春娟;侯海燕;;基于SNA的公司技術集群探測研究——以波音公司、三星電子公司為例[A];第五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暨研究會理事會論文集[C];2009年
6 丁堡駿;黎貴才;;轉形問題真的“最終解決”了嗎?——評張忠任先生關于轉形問題的解法[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欒春娟;侯海燕;;全球納米技術領域專利計量分析[A];科學學理論與科學計量學探索——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毅;邵明安;;覆膜棉田地溫時空序列的平均值研究[A];中國地壤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文集(面向農業(yè)與環(huán)境的土壤科學專題篇)[C];2004年
9 李文亞;李長久;;熱處理對冷噴涂Cu涂層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王文博;陳良銅;;電子廠潔凈空調加溫設計要領之探討[A];第五屆海峽兩岸制冷空調技術交流會論文專輯[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侃;[N];中國國防報;2008年
2 記者 趙偉;[N];長春日報;2008年
3 懷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聶曉民;[N];中國旅游報;2007年
5 本報實習記者 秦韻;[N];中國知識產權報;2009年
6 記者 潘繼鵬;[N];中國氣象報;2000年
7 胡超;[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8 唐彧;[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9 安飛;[N];國際商報;2010年
10 張?zhí)锟?[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步少華;國際政治中的實踐與結構變遷[D];外交學院;2013年
2 劉東鋒;非政府組織與理念全球化——卡內基倫理與國際事務委員會個案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陳明杰;草菇低溫應答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0年
4 張云燕;社會建構主義與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學雷;溫特的建構主義思想評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3年
2 馮曉婷;溫特絲纖維針織面料的研究與開發(fā)[D];西安工程大學;2012年
3 茅海燕;建構主義視野中的國際無政府狀態(tài)[D];蘇州大學;2003年
4 謝崇林;溫特森三部小說中無盡的文本與創(chuàng)傷的身體[D];西南大學;2012年
5 苗筍;溫特建構主義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陳洪橋;論英國學派方法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陶楊華;理性主義還是反理性主義[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8 趙偉;國際體系與國際行為體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9 秦興剛;國際機制中的文化因素[D];吉林大學;2006年
10 阮磊;試析中(蘇)俄互動與中國社會化的關系[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溫特建構主義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696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guojiguanxi/66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