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廣東海防“分路”問題探討
本文選題:明清 切入點:廣東海防 出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3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明清時期,廣東的海防部署依據(jù)不同的區(qū)域劃分呈現(xiàn)出循序漸進的"分路"特征,即從元末三路分防的萌芽,到明中葉的全面成型,再到清代四路甚至五路的發(fā)展。關(guān)于廣東海防分路的時間,本文認為早在元末已經(jīng)出現(xiàn),當時中路的虎頭門、南頭澳等地均是重要的海防要塞,明初的廣東海防從無備到有備,實際上借鑒了元末的海防實踐,而對于肇慶府在明清兩代并不歸屬中路海防區(qū)域,本文也明確提出自己的看法。從元末到清末,廣東海防分路的漫長發(fā)展演變不僅是海防部署工作的細化,更體現(xiàn)了明清兩代區(qū)域海防工作責任的日益繁重。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coastal defense deployment in Guangdong showed a gradual and gradual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gional divisions, that is, from the germination of the three ways of defense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to the full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The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rth and even Fifth roads in the Qing Dynasty. Regarding the time of the Guangdong Coastal Defence Separation Road,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it has already appeared as early as the end of the Yuan Dynasty. At that time, the Hutou Gate on the Central Road, Nantou ao and other places were all important coastal fort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 coastal defense in Guangdong was from unprepared to ready. In fact,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the practice of coastal defense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and this paper also clearly puts forward its own views on Zhaoqing's coastal defense area, which did not belong to the middle roa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rom the end of the Yuan Dynasty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long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astal defense in Guangdong is not only the refinement of coastal defense deployment, but also the increasingly onerous responsibility of coastal defens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單位】: 河南理工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明清伶仃洋區(qū)域海防地理研究”(11YJC770035)
【分類號】:E291;K248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茂發(fā);李京波;;近三十年來國內(nèi)晚清海防思想研究綜述[J];東方論壇;2011年05期
2 陳明忠;陳子文;常浩;;漳州市嶼仔尾炮臺發(fā)掘簡報[J];福建文博;2011年02期
3 何靖;;乾嘉時期粵洋西路海盜猖獗的原因淺談[J];傳承;2008年22期
4 林校生;;閩東北“畬”“倭”關(guān)系初識[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5 何瑜;謝茂發(fā);;從鎮(zhèn)壓林爽文起義看清中葉的福建綠營水師[J];國家航海;2012年01期
6 李旭東;;道光朝海防思想的轉(zhuǎn)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7 白憲臣;肖海博;;論大鵬所城的建筑文化價值與開發(fā)利用[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徐永杰;;淺論寧波爭貢事件的原因[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9 彭勇;;從《廣志繹》看王士性對于山東海防的思考[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12期
10 陳先松;;也談三海工程與海軍衙門經(jīng)費[J];近代史研究;2010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時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開大學;2010年
2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侯俊云;雍正朝東南海疆治理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4 閆俊俠;晚清西方兵學譯著在中國的傳播(1860-1895)[D];復旦大學;2007年
5 何鋒;中國的海洋—明朝海上力量建設(shè)考察[D];廈門大學;2007年
6 李文睿;試論中國古代海洋管理[D];廈門大學;2007年
7 朱曉鳴;新時期中國海上危機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譚立峰;河北傳統(tǒng)堡寨聚落演進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9 荊曉燕;明清之際中日貿(mào)易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高志超;明清時期伶仃洋區(qū)域海洋社會經(jīng)濟變遷[D];暨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官家輝;論海盜犯罪及其國際法管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高登;戚繼光兵儒合一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劍宇;甲午戰(zhàn)爭對中國海權(quán)的戰(zhàn)略啟示[D];吉林大學;2011年
4 邢瀧語;歷史時期北部灣海洋經(jīng)濟發(fā)展探析[D];暨南大學;2011年
5 徐麗;明清肇慶城市的發(fā)展及其影響因素[D];暨南大學;2011年
6 李新成;明代遼東與山東關(guān)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7 牛傳彪;明代巡洋會哨制度芻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施劍;明代浙江海防建置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羅一南;明代海防蒲壯所城軍事聚落的整體性保護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潘世杰;我國專屬經(jīng)濟區(qū)危機管理體系的建構(gòu)和對策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佐永,王獻軍;淺析南明永歷朝廷初設(shè)于肇慶之原因[J];肇慶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唐黎標;明清皇宮突發(fā)的幾場火災[J];安全與健康;2005年03期
3 謝景芳;論“已巳之變”與明清興替[J];求是學刊;1988年01期
4 陳生璽;論明清松錦之戰(zhàn)與洪承疇援遼問題(上)[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1988年01期
5 周t ;明清客家地區(qū)的經(jīng)濟開發(fā)[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明清專制支配の史的構(gòu)造》[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6年05期
7 康欣平;明清關(guān)中“奢侈”風氣探析[J];華夏文化;2004年03期
8 王日根;明清會館與社會整合[J];社會學研究;1994年04期
9 朱家n,
本文編號:160738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ggdslw/160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