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qū)土地改革之訴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06:51
【摘要】: 土地改革運動是中共土地政策與廣大農民的互動過程,它不僅要實現物質利益再分配而且要在農民與地主之間實現權利置換。然而,客觀的現實基礎是在華北廣大農村地區(qū)利益分配和權利置換的基礎卻不十分的完備,因為土改時期農民面對的畢竟是一個自己原來并不熟悉的政黨、政權及其全新的政策。文章以訴苦為突破口,把它作為一種解構、認識土改動員,并逐步分析中共作為一個外來的、相對陌生的政黨,是如何通過訴苦這一手段,調和中共政策與固有的農民傳統(tǒng)習慣、思維之間的沖突與矛盾,進而又是如何轉化、引導并最終利用這種矛盾為自己服務的。 在中共獨特的以革命為主導意識形態(tài)指導下的土地改革,它是一系列有序的技術手段的集合體(派出工作隊→調查摸底→訴苦→選定積極分子→重組農會→斗地主→分財產),一步承接著一步。文章認為,在土地改革眾多環(huán)節(jié)中,訴苦是有序開展土改的基礎性的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因此文章將以1946—1949年華北地區(qū)土改中的訴苦為研究對象,通過解構一場成功的訴苦大會,在運作模式、運作思路、具體的運作步驟與方法,來分析在訴苦作用下的土改進程,并輔以伴隨著這一運動而變化的廣大農民群眾的心路歷程,以“為什么應運訴苦——怎么訴苦——訴苦的步驟與方法”為基本線索,導入一個與傳統(tǒng)土改研究有區(qū)別的線索,即走出就中共這個政治主體自身研究的范疇。從社會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等不同角度,對訴苦展開研究,揭示出中共是如何通過訴苦這一技術手段對農民日常生活中那種較為自然狀態(tài)的“苦難”和“苦難意識”加以深化并上升為一個階級的“苦難”,進而將這種階級苦難巧妙地融入到緊張的戰(zhàn)時動員,使內戰(zhàn)初期處于明顯劣勢的中共成功地取得了大打人民戰(zhàn)爭的無盡的政治資源和物質資源,并在在較短的時期內迅速地扭轉戰(zhàn)局,取得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研究訴苦就是要展現共產黨籍此成功獲得農民認同的歷史軌跡。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266
本文編號:2701027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26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李金錚;;土地改革中的農民心態(tài):以1937—1949年的華北鄉(xiāng)村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06年04期
2 李里峰;;“運動”中的理性人——華北土改期間各階層的形勢判斷和行為選擇[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3 劉倩;書寫真歷史 研究真問題——一個田野工作者的方法論實踐與思考[J];開放時代;2004年02期
4 楊奎松;;新中國土改背景下的地主問題[J];史林;2008年06期
5 李里峰;;土改中的訴苦:一種民眾動員技術的微觀分析[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張樂天;國家話語的接受與消解——公社視野中的“階級”與“階級斗爭”[J];社會學研究;2001年06期
7 崔秀峰;河津縣的土地改革運動[J];山西文史資料;1996年01期
8 郭德宏;關于深化中共黨史研究的幾點思考和建議[J];中共黨史研究;1997年04期
,本文編號:270102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gjxds/270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