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治學學科發(fā)展研究:1899~1905年
[Abstract]:From April 1899, when the Qing Dianbao published the translation of Bo Lun'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e, to the October 1905 issue of "Zhili Education Magazine", Yan Fu's "political handout" was published one after another. This period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udding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this period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with the core of "country" and "Constitution"; The second is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with the theme of "research method" and "translated handout", and the third is the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discipline system with the content of "discipline system" and "discipline faction". But in fact these three aspects are not successive, the boundary is clear, but the mixture appears, goes hand in hand. The propaganda, application and response of the scholars to the western politic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reflected their "self-consciousnes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which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and ideolog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
【分類號】:D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趙寶煦;中國政治學百年歷程[J];東南學術(shù);2000年02期
2 巴斯蒂;中國近代國家觀念溯源——關于伯倫知理《國家論》的翻譯[J];近代史研究;1997年04期
3 戚學民;嚴復《政治講義》文本溯源[J];歷史研究;2004年02期
4 孫宏云;;由“經(jīng)濟”到學術(shù):現(xiàn)代政治學科在北京大學的建立[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王昆;;梁啟超與伯倫知理國家學說[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歐陽哲生;;辛亥革命時期嚴復的思想演變及其抉擇[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顏德如;韓麗群;;被逐漸放逐的盧梭:以梁啟超的認知為中心[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魏姝;;中國政治學研究概況分析——基于CSSCI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劉慶樂;略論現(xiàn)代中國廣義政治學范式的建立[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5 李冉;;從“執(zhí)政合法性原理”看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合法性資源[J];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2008年00期
6 彭平一;;清末新政期間新文化體系的構(gòu)成[J];文史博覽;2006年24期
7 毛維準;;民國時期的國際關系研究[J];國際政治科學;2011年02期
8 王明偉;;梁啟超與陸羯南的國民主義[J];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09期
9 劉偉;;近代中西日文化交流中“政治”概念的演進[J];貴州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10 袁文偉;;1930年代西北考察家的歷史記憶與國家建構(gòu)[J];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趙利棟;;中國專制與專制主義的理論譜系:從戊戌到辛亥[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2 畢苑;;近代公民教育的興起及轉(zhuǎn)向——以公民教科書為中心[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10年卷[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quán)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彭春凌;儒教轉(zhuǎn)型與文化新命[D];北京大學;2011年
4 敖福軍;梁啟超民族國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姜萌;族群意識與歷史書寫[D];山東大學;2011年
6 孫承希;醒獅派的國家主義思想之演變[D];復旦大學;2003年
7 李日;章士釗新聞理論與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胡文生;學術(shù)·體制·人[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9 孫青;晚清之“西政”東漸及本土回應[D];復旦大學;2005年
10 馮峰;“國難”與“思想界”[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軍;范式的輸入與原創(chuàng):中國政治學學術(shù)概念的理論發(fā)展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虎;明初君主制統(tǒng)治政治合法性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汪平秀;梁啟超民族思想研究[D];寧夏大學;2003年
4 陳雅琴;“新民說”中的國家主義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夏柏秋;“越界”帶來的“想象”[D];清華大學;2005年
6 王興波;學術(shù)與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曉洲;民族主義與晚清的中國認同[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胡娟;近代日本法治思想源流考[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9 黃飛;梁啟超戊戌變法前后政治思想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10 朱清艷;試論盧梭形象的變遷[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月紅,真漫亞;蔡元培與《北京大學月刊》——兼論蔡元培對北京大學的學術(shù)革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2 閭小波;強學會與強學書局考辨——兼議北京大學的源頭[J];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01期
3 林啟彥;嚴復論中西文化[J];福建學刊;1998年02期
4 何子建;北大百年與政治學的發(fā)展[J];讀書;1999年05期
5 鄭師渠;嚴復與盧梭的《民約論》[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5年02期
6 王憲明,舒文;關于戊戌時期嚴復傳播「社會契約論」和「天賦人權(quán)論」問題的再探討[J];河北學刊;1997年01期
7 巴斯蒂;中國近代國家觀念溯源——關于伯倫知理《國家論》的翻譯[J];近代史研究;1997年04期
8 蔡樂蘇;嚴復拒盧梭意在諷康、梁[J];近代史研究;1998年05期
9 巴斯蒂;京師大學堂的科學教育[J];歷史研究;1998年05期
10 皮后鋒;嚴復辭北大校長之職的原因[J];學海;2002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俞可平;[N];人民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孔祥宇;《現(xiàn)代評論》與中國政治[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清;;“國家”與“個人”之間——略論晚清中國對“自由”的闡述[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11期
2 孫發(fā)鋒;;晚清君憲思潮破滅的原因分析[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3 [k宏栻;;那特x\的《政治[x》及其在晚清的媜介[J];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03期
4 ;行政學院成功舉辦“2009年政治學研究方法暑期研討班”[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5期
5 王滬寧;;當代政治學研究的動態(tài)化趨向分析[J];政治學研究;1986年02期
6 ;《政治學的研究過程》[J];政治學研究;1986年04期
7 俞懷寧;關于政治學研究方法和范圍的探討[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8 紀麗萍;我國政治學研究方法的審視[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9 ;新書書訊[J];國際政治科學;2006年02期
10 張承濤;;立足現(xiàn)實 大膽借鑒 力求創(chuàng)新——我國政治學研究方法出現(xiàn)的問題和對策[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喻大華;;論晚清自由主義者的思想、實踐與認識誤區(qū)[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劉杉;美國政治學研究方法論中的制度與文化之爭[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李連江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政治學研究方法漫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四平;王,
本文編號:239167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hengzx/239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