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巖溶地下水補給型水庫碳埋藏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07 21:32
近年來研究表明,陸源水生系統(tǒng)在全球碳循環(huán)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調節(jié)控制流域碳循環(huán)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剩余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巖溶水庫屬于陸源水生系統(tǒng)的一部分,在巖溶地質背景控制下,巖溶作用碳循環(huán)與陸源水生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相耦合,改變了區(qū)域的碳循環(huán)過程,但前人研究一定程度地忽視了其在碳循環(huán)中的特色和作用。因此,研究巖溶水庫這一典型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在不同尺度下的碳循環(huán)特征、影響因素及通量,分析巖溶水庫碳收支情況,判斷水庫碳源/匯性質,這對全球或區(qū)域碳循環(huán)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擇廣泛分布巖溶地層且地下水補給量占比達95%以上的典型水庫(廣西省南寧市上林縣大龍洞水庫)為例,以其沉降顆粒物、表層沉積物和柱狀沉積物作為研究載體,研究碳埋藏的沉降、分解與保存以及最終的埋藏過程,分析不同過程中碳含量及特征;運用多種模型計算,了解不同過程中沉積物有機碳來源類型,討論不同過程下的影響因素;利用碳收支平衡法,探討水庫不同過程的碳通量,初步評估了大龍洞水庫在巖溶碳循環(huán)中的碳匯作用。該研究進一步表明巖溶水生環(huán)境中的儲碳能力對區(qū)域碳匯甚至是全球碳匯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應加大巖溶碳匯研究的關注和力度。研究結果表明:(1)...
【文章頁數】:12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67020
【文章頁數】:12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
中國地質科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為巖溶作用吸收的CO2只是存在位置的轉移,即認為巖溶碳匯存在著化學不穩(wěn)定性,其吸收的CO2會因為碳酸鹽巖的沉淀而重新返回大氣,不是大氣CO2匯的過程,因此巖溶的碳匯效應也被嚴重忽視和低估,(Curl,2012)。但最新的研究表明碳酸鹽巖積極地參與到全球....
圖1-2考慮水-巖-氣-生相互作用的碳酸鹽風化碳匯模式圖(劉再華,2012)
第一章緒論3因此,基于巖溶作用對大氣CO2的調節(jié)效應,Larson(2011)在《Science》的報道中指出“巖溶作用碳匯效應一直以來都被忽略,對其開展深入研究對揭示自然界碳循環(huán)規(guī)律和全球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劉文,2015)。圖1-2考慮水-巖-氣-生相互作用的碳酸鹽風化碳匯....
圖1-3論文研究的技術路線框圖
第一章緒論171.4.2技術路線圖1-3論文研究的技術路線框圖Fig.1-3Figureoftechnicalschemeinthisstudy
圖2-1大龍洞水庫區(qū)域概況Fig.2-1HydrogeologicalmapoftheDalongdongreservoir
第二章研究區(qū)概況19有利條件。水庫內主要處于兩組斷裂帶交匯處,即南北向和北西向兩組斷裂,在壩首區(qū)域,碳酸鹽巖山脈被斷層和節(jié)理切割,加之地下水活動強烈,壩首處巖溶發(fā)育強烈,導致壩首位置容易滲漏。水庫上游南部有小面積消落帶出現(xiàn),中游和下游主要為陡峭的山體和堤壩,岸線曲折。水庫主要通過....
本文編號:396702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oufeilunwen/jckxbs/39670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