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序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1 04:00
本文關鍵詞:王國維序跋研究
【摘要】:作為重要文體之一的序跋,流經(jīng)千年來綿延的歷史長河,在經(jīng)過諸多文人墨客的豐富和完善之后,在王國維這里,步入了相對成熟的時期。王國維所作序跋有別于他人的序跋創(chuàng)作,不僅具有獨到的品格和豐厚的內涵,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出屬于那個文化碰撞時代的精神內核。這些序跋,擴充了序跋這一文學形式的數(shù)量,將序跋的層次拉到了新的高度,同時也賦予了序跋這一傳統(tǒng)文學體式以時代特色和現(xiàn)代意義。本文擬將王國維序跋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并注意從文化角度予以挖掘,爭取通過探索與努力,廓清王國維序跋的類別,探明其學術觀念、文體特征與時代價值,最終在該研究上有所突破。本文主要分為緒論,正文,結語三部分。緒論部分,闡明序跋源流及其獨特功用,并簡要說明王國維序跋相關的研究現(xiàn)狀,本文的立題依據(jù)和深層含義。正文部分共分為四章:第一章在前文對序跋的淵源和定義有所界定的基礎上,全面梳理王國維序跋并將其按照為自己所作序跋、為他人所作序跋、編譯作品序跋和輯錄古籍序跋這四個方面加以分類。第二章綜觀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可以窺見這些成就與他的學術觀有密切聯(lián)系,或者說是在其學術觀念的指導下取得的。在對王國維序跋進行整理辨析的同時,歸納其在哲學、文學、編輯、翻譯等各個領域內蘊含的學術觀念,有助于對王國維本人及其序跋的系統(tǒng)性研究與把握。第三章由觀念內涵至外在文體特征,分析序跋這一體裁在王國維筆下的特質?偟膩碚f,中國傳統(tǒng)的批評文體有著濃重的文學化特質,而西方批評文體的重點則在于嚴密的邏輯化思維特點,而在王國維序跋中,這二者都有所體現(xiàn)甚至可以完美融合。第四章歸納研究王國維序跋的時代意義,即其對當今世界的價值所在,從“無功利化美學”價值、“世界學術”價值等方面入手,更好地把握王國維序跋的深層次內涵。結語部分,歸納總結王國維序跋在王國維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王國維序跋是他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文章中占據(jù)重要的分量,共記200余篇,多收錄在《王國維文集》里。和王國維的其他著作一樣,序跋契合他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學術追求,也同其他著作一起,作為其人生或直接或間接的映射,構筑起王國維獨有的精神世界與美學追求。因此對其序跋的研究和探討,一方面可以從序跋的視角了解王國維,以推進王國維相關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推進對序跋這一文體自身的研究。
【關鍵詞】:王國維 序跋 特色 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東華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6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s6-10
- 緒論10-15
- 第一節(jié) 序跋概念界定10-12
-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立題依據(jù)和研究意義12-15
- 一、研究現(xiàn)狀12-14
- 二、立題依據(jù)14
- 三、研究意義14-15
- 第一章 王國維序跋分類15-26
- 第一節(jié) 為自己所作序跋15-18
- 第二節(jié) 為他人所作的序跋18-20
- 一、出于認同而作的序跋18-19
- 二、意圖批駁而作的序跋19-20
- 第三節(jié) 編譯作品序跋20-22
- 一、編輯類序跋20-21
- 二、翻譯類序跋21-22
- 第四節(jié) 輯錄古籍序跋22-26
- 一、文學古籍序跋22-23
- 二、甲骨金文及殷周史序跋23-24
- 三、西北史地和蒙元史序跋24-26
- 第二章 王國維序跋學術觀念26-40
- 第一節(jié) 哲學觀26-31
- 一、人生觀27-28
- 二、價值觀28-31
- 三、方法論31
- 第二節(jié) 文學觀31-35
- 一、意境論31-32
- 二、自然論32-33
- 三、優(yōu)劣論33-34
- 四、文體論34-35
- 第三節(jié) 編輯觀35-37
- 一、兼容并包35-36
- 二、嚴謹求真36-37
- 第四節(jié) 翻譯觀37-40
- 一、忠于原作內容37-38
- 二、翻譯力求準確38
- 三、翻譯要有“神韻”38-40
- 第三章 王國維序跋文體特色40-46
- 第一節(jié) 詩性言說的古典傳統(tǒng)品格40-41
- 第二節(jié) 邏輯思辨的西方現(xiàn)代品格41-43
- 第三節(jié) 綜融中西,,糅合無間43-46
- 第四章 王國維序跋的時代價值46-51
- 第一節(jié) 無功利化美學價值47-48
- 第二節(jié)“世界學術”價值48-51
- 結語51-52
- 參考文獻52-56
- 附錄56-57
- 致謝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蘭;;錢鐘書批評文體的立與破——兼談其批評文體的當代價值[J];長江學術;2010年02期
2 李小蘭;李建中;;批評文體的“第二形式”[J];文學評論;2011年05期
3 李小蘭;;古代批評文體分類研究[J];江漢論壇;2012年12期
4 羅黎燕;;論六朝批評文體的駢儷化[J];襄樊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李建中;;《批評文體研究》專欄[J];長江學術;2007年04期
6 陳永輝;;中西批評文體比較略論[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陳永輝;;中西批評文體比較概論[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邵維加;;新世紀小說批評文體述評[J];沈陽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9 李小蘭;;論古代批評文體的嬗變規(guī)律[J];江漢論壇;2011年06期
10 陳舟;;簡析歐陽修的批評文體及其文體貢獻[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舟;歐陽修批評文體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3年
2 李昱珂;袁枚批評文體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6年
3 李慕菡;王國維序跋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6年
4 王r
本文編號:107113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7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