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美好”:建國60年美學政治意識審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汪暉;;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權的多重構成與六十年代的消逝[J];開放時代;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海洋;;薛寶釵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評價[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曾耀農;論影視的審美教育功能[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許金;美育命題的現代性轉換[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馬天俊;近代哲學真理論的缺陷與困境[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1999年02期
5 金鑫,張明,胡蓉;簡論人的幸福是教育的最終目的[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程世波;重復敘事的意義——以民間童話為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楊紅莉;汪曾祺文學世界的哲學思考[J];東疆學刊;2004年03期
8 鄒元江;關于俄國形式主義形式與陌生化問題的再檢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趙國乾;;論中國古典意象的美學意蘊[J];東岳論叢;2005年06期
10 孫占奎;非痛感:喜劇性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J];德州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常君睿;;論大學生的審美個性及其培養(yǎng)——康德美學思想的啟示[A];特色·個性·人才強國戰(zhàn)略——2004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周敬山;從“藝術偏至”到“政治偏至”[D];復旦大學;2003年
3 周穎;閱讀之旅:從主體性到修辭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趙彥芳;作為倫理學的美學:從康德到?耓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鄭玉明;試論黑格爾藝術認識范疇的實踐性內涵[D];浙江大學;2004年
6 崔小敬;寒山及其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王林;論田漢的戲劇譯介與藝術實踐[D];復旦大學;2004年
8 尹愛青;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進進;宗白華美學思想述評[D];浙江大學;2005年
10 李如密;教學美的價值及其創(chuàng)造[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席建彬;回歸與超越[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長庚;尋求審美與生命的合奏[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華;網絡文學初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海濤;從劉熙載到王國維——兼論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近代轉型[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5 劉三秀;論審美超越性[D];廈門大學;2001年
6 劉凌;王國維的“境界”理論[D];西北大學;2002年
7 祝春華;主體的泯滅與個性的崩潰——關于“非個性化”理論的知識譜系的解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愛武;宗白華生命美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饒?zhí)熘?建筑的雕塑性表象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3年
10 李寶慶;對話教學初探[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寒風;《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J];文藝研究;1988年02期
2 陳明;讀《美學論集》斷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3 勞承萬;;關于中國當代美學發(fā)展中的兩個問題[J];學術研究;1989年04期
4 姜云;古小說喜劇色調的美學歷程[J];嘉興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5 龍泉明;聞一多的詩歌美學觀及其發(fā)展演變——從積極浪漫主義到革命現實主義的美學歷程[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1年02期
6 錢超英;對浪漫主義的超越:約翰·濟慈的美學歷程[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7 劉成紀;沖突與新的綜合——讀《美的沖突》[J];中國圖書評論;1991年02期
8 曾明;謝靈運與王維山水詩比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92年03期
9 曾明;坐看云起時——山水知己王維山水詩探究[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2年02期
10 曾明;陸游山水詩是中國古代山水詩走向心靈的美學歸宿[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93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呈吉;上海青年熱衷非物質文化遺產[N];社會科學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葛秀華;從“西方化”到“中國化”[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2 張婕;明清小說與園林藝術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3 李雷;搖擺于“靈韻”與“震驚”之間的藝術怪杰[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4 閘葳;捕光捉影—建筑中的光和影[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78379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meixuelunwen/278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