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藝術評論雜議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俊清;;淺談電視藝術的拓展[J];新聞愛好者;2009年22期
2 田園;;電視藝術中的敘事策略[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10年07期
3 唐志平;;鷹擊長空 眾望所歸——記第8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jié)暨第25屆金鷹獎頒獎活動[J];當代電視;2010年10期
4 星冀;;回顧總結 獻計獻策——中國視協(xié)電視藝術評論委員會年會綜述[J];當代電視;2008年12期
5 高鑫;;多元與重構——電視藝術的哲學思考[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6 張永潔;;電視詩歌散文中的審美元素[J];青年記者;2006年10期
7 李憶南;電視藝術與人的天性[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96年10期
8 鄧杰;;電視編導的文化意識[J];電視研究;2004年05期
9 視宣;;軍地電視藝術家歡聚一堂紀念建軍80周年[J];當代電視;2007年09期
10 劉鏵;;圖形傳播在電視藝術中的運用策略[J];作家;2007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史曉強;;淺論電視藝術片的藝術本體[A];科教影視論文集[C];2004年
2 吳庚振;郭芳;;“超女現(xiàn)象”的受眾心理分析[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李瓏鳴;;試論新聞攝影的典型瞬間[A];1983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3年
4 連相如;;攝影記者應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和自己的作品[A];新階段新路子——第六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95年
5 陳友軍;;略論電視劇收視率與藝術審美價值的關系[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6 丁允衍;;新聞攝影的紀實美初探[A];1983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3年
7 朱南夫;;新聞攝影的思想性[A];1983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3年
8 陳毓中;;關于新聞攝影的審美教育功能——兼談我國社會主義新聞攝影的特征[A];1983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3年
9 馬昭運;;談新聞攝影的形象思維問題[A];1983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3年
10 iJ明照;;新聞攝影必須要有構思[A];1983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C];198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敏;中國視協(xié)表彰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N];中國藝術報;2007年
2 雷鳴;定西市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正式成立[N];定西日報;2007年
3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仲呈祥;呼喚電視藝術評論[N];人民日報;2001年
4 本報記者 俞靈 實習生 張巖;“金鵬展翅”:用電視藝術彰顯民族文化[N];中國民族報;2010年
5 史可揚;呼喚電視藝術的道德意識和道德建設[N];光明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張帆;天視公司讓“津味兒大戲”走向全國[N];天津日報;2009年
7 記者 朱冬菊;“雙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在京受表彰[N];人民日報;2000年
8 郝雨;電視藝術學建設的重要收獲[N];文藝報;2005年
9 記者 曾衡林 實習生 璩毅;第六屆金鷹電視藝術節(jié)圓滿落幕[N];湖南日報;2006年
10 記者 李繼峰 曾衡林 實習生 璩毅;第六屆金鷹電視藝術節(jié)隆重開幕[N];湖南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倪萬;數(shù)字化藝術傳播形態(tài)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淼;電視詩歌散文的審美化生存之思[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強盛;我國電視技術進步與電視藝術嬗變[D];山東大學;2008年
3 卓雯君;明暗交織的藝術界—《申報》副刊《藝術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畢曉梅;《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文化傳播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5 嚴賽男;金鷹節(jié)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6 郭凌鶴;欄目劇《愛拍電影》生產(chǎn)流程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7 張?zhí)锾?傳播學視角下的《藝術與設計》雜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8 邢曉梅;試析我國綜藝晚會的電視轉播中導播藝術的滯后性[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駱志偉;湖南衛(wèi)視大眾化審美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10 黃楊;本雅明大眾傳媒美學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0748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260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