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詩詞藝術(shù)歌曲的藝術(shù)特征及演唱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614;J61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力克;;徐志摩與胡適的蘇俄之爭[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預印本;2010年07期
2 雷文學;;徐志摩:自然哲學哺育出的自然詩人[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菱花錯照徐志摩[J];青年教師;2008年01期
4 鄭心儀;;詩人徐志摩的政治人生[J];黨員干部之友;2018年07期
5 商昌寶;;政論家:徐志摩被忽視的另一面[J];同舟共進;2017年12期
6 陸耀東;;評徐志摩的小說[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
7 鄭心儀;;詩人徐志摩的政治人生[J];文史博覽;2018年04期
8 方長安;;讀者視野中的徐志摩[J];學習與探索;2018年03期
9 鐘怡雯;;徐志摩詩歌的經(jīng)典化與再詮釋[J];江漢學術(shù);2018年03期
10 王元濤;;徐志摩:與創(chuàng)業(yè)良機擦身而過[J];同舟共進;2018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倪婷婷;;“濃得化不開”——論徐志摩的散文創(chuàng)作[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張惠國;;徐志摩與京劇[A];中國演員(2010年第3期總第15期)[C];2010年
3 雷敢;;試論徐志摩詩歌的審美理想和藝術(shù)個性[A];陜西省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毛迅;;徐志摩詩藝的四種美學境界[A];東方叢刊(1996年第2輯 總第十六輯)[C];1996年
5 司斯;;淺析《徐志摩文集》中的語碼轉(zhuǎn)換[A];外語教育與翻譯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究(第五卷)[C];2016年
6 毛迅;;徐志摩詩藝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分析[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7 袁英;;從文化身份角度重新審視徐志摩的譯介實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六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典論文集[C];2004年
8 羅振亞;;徐志摩詩與聞一多詩的美學差異[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9 厲光如;;徐志摩與賈寶玉[A];紅樓文苑(2011.4)[C];2011年
10 北塔;;瞿秋白的詩歌生涯及特點[A];瞿秋白的歷史功績——瞿秋白英勇就義70周年紀念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許民彤;我們能否多一些浪漫情懷[N];安徽日報;2017年
2 韓石山;我與徐志摩后人的交往[N];中華讀書報;2017年
3 王錫榮;魯迅從未輕視泰戈爾[N];文匯報;2017年
4 叢茜;她是民國少有的獨立女性[N];黑龍江日報;2017年
5 子張;徐志摩陪同泰戈爾視頻首次在華播映[N];文匯報;2017年
6 陳志明;故國·故土·故人[N];文藝報;2017年
7 聊城市政協(xié)委員、茌平縣振興聯(lián)校副校長 李明芳;一卷在手 品味書香[N];聯(lián)合日報;2017年
8 顧瑋 謝斌魯 整理;浙江文學獨領(lǐng)風騷的38年[N];寧波日報;2017年
9 周泉;空中無痕 我已飛過[N];中國文化報;2017年
10 楊建民;不小的“小玩意兒”[N];中華讀書報;201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群;新月社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高偉;文學翻譯家徐志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劉景蘭;徐志摩詩歌語言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4 王永;還原·想象·闡釋[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陳邑華;中國現(xiàn)代游記審美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6 張靜;雪萊在中國(1905-1937)[D];復旦大學;2012年
7 楊麗娟;20世紀上半期中國的“蘇俄通訊”研究[D];揚州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盼;徐志摩詩歌文體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2 曹夜景;徐志摩詩詞藝術(shù)歌曲的藝術(shù)特征及演唱研究[D];蘭州大學;2018年
3 孫科;舞劇《情緣》雙人舞表演關(guān)系探析[D];北京舞蹈學院;2018年
4 毛貴賢;中西文化視野中的徐志摩詩歌[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毛國寧;中西視野下的徐志摩愛情詩[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蔡之舟;徐志摩的英詩漢譯:主體性的反思與拓展[D];中山大學;2012年
7 陳靜宇;試論徐志摩詩歌之美[D];安徽大學;2007年
8 安穎;浪漫到古典:徐志摩美學思想的嬗變[D];揚州大學;2008年
9 孫碧飛;從浪漫到古典[D];廈門大學;2006年
10 李郭倩;徐志摩詩歌的節(jié)奏藝術(shù)[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9963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9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