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與梁啟超清代學術研究之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4-04-28 03:57
二十世紀是中國學術空前繁盛的時期,這一時期人才輩出,學術包羅萬象。章太炎與梁啟超可謂是此時期指點江山、擘劃學術新領域之人。他們分別以古文經(jīng)學和今文經(jīng)學的學派立場,以及融通中西的學術特征,回顧與總結清代學術,同時利用其淵博的國學功底,重構傳統(tǒng)學術。章太炎是近代首位研治學術史的學者,他開了研治清代學術史首倡之風。他的清代學術成果主要是體現(xiàn)在《訄書》,以及一些散論中。而梁啟超則是繼章太炎之后,研治清代學術更為系統(tǒng)和完善之人,其學術研究成果主要是體現(xiàn)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清代學術概論》,及《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著作中。章太炎是古文經(jīng)學家,治學重“實”,但其“排滿”的革命思想亦貫穿其學術始終。所以,章太炎研治清代學術,是從革命思潮的角度出發(fā),但其學術又謹遵實事求是的精神。而梁啟超,雖然是出身于今文經(jīng)學門派,但治學不因門派自限。所以,章太炎與梁啟超的清代學術史研究皆可說是科學、公正之論。本文即是從章太炎與梁啟超的生平與家學淵源論及,縱觀章、梁二人不同的治學出發(fā)點,來對二人的清代學術研究進行具體分析與比較。 第一部分是章太炎與梁啟超的生平及學術淵源,指明章太炎與梁啟超論述清代學術的時代...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論文選題的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正文結構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章太炎與梁啟超的生平及學術淵源
第一節(jié) 章太炎的生平及學術淵源
第二節(jié) 梁啟超的生平及學術淵源
第二章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清學的研究
第一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清學的概觀
(一) 章太炎對清學的概觀
(二) 梁啟超對清學的概觀
第二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清學內(nèi)容及特點的具體分析
(一) 章太炎對清學內(nèi)容及特點的具體分析
(二) 梁啟超對清學內(nèi)容及特點的具體分析
第三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清代學術的評價
第三章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戴學的研究
第一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戴震學說歷史地位確立的功績
(一) 戴震學說的歷史地位
(二)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戴震學說歷史地位的正名
第二節(jié) 章太炎首倡“吳、皖”分際說與“褒皖抑吳”觀點的形成
(一) “吳、皖”分際說
(二) 學界對“吳、皖”分際說的不同看法
(三) 章太炎與梁啟超的“褒皖抑吳”觀點
第三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戴震的考據(jù)學與義理學的評述
第四章 對章太炎與梁啟超清代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獲
第一節(jié) 對章太炎清代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獲
第二節(jié) 對梁啟超清代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獲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966138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論文選題的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三、正文結構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章太炎與梁啟超的生平及學術淵源
第一節(jié) 章太炎的生平及學術淵源
第二節(jié) 梁啟超的生平及學術淵源
第二章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清學的研究
第一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清學的概觀
(一) 章太炎對清學的概觀
(二) 梁啟超對清學的概觀
第二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清學內(nèi)容及特點的具體分析
(一) 章太炎對清學內(nèi)容及特點的具體分析
(二) 梁啟超對清學內(nèi)容及特點的具體分析
第三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清代學術的評價
第三章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戴學的研究
第一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戴震學說歷史地位確立的功績
(一) 戴震學說的歷史地位
(二)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戴震學說歷史地位的正名
第二節(jié) 章太炎首倡“吳、皖”分際說與“褒皖抑吳”觀點的形成
(一) “吳、皖”分際說
(二) 學界對“吳、皖”分際說的不同看法
(三) 章太炎與梁啟超的“褒皖抑吳”觀點
第三節(jié) 章太炎與梁啟超對戴震的考據(jù)學與義理學的評述
第四章 對章太炎與梁啟超清代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獲
第一節(jié) 對章太炎清代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獲
第二節(jié) 對梁啟超清代學術研究的創(chuàng)獲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966138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96613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