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渣與生物炭配施對稻田土壤性質及微生物特征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5-07-05 10:36
稻田土壤微生物種類多、數(shù)量大,是土壤有機碳礦化的驅動者和有機碳庫的固持者。以福州平原稻田為試驗樣地,分別施加生物炭、爐渣、生物炭+爐渣3種處理,測定分析不同處理對稻田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數(shù)量及有機碳含量的影響,旨在探究稻田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碳庫穩(wěn)定方面的作用。結果表明:(1)爐渣與生物炭施加能夠增加稻田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提高土壤真菌/細菌比值,有利于土壤碳庫穩(wěn)定性,其中混合施加效果更為顯著。(2)3種施加處理均使早稻拔節(jié)期真菌數(shù)量及真菌/細菌比值顯著升高,其中真菌/細菌比值分別提高0.016,0.015,0.018,同時使晚稻乳熟期厭氧細菌數(shù)量顯著增加。生物炭單一施加及混施處理使晚稻拔節(jié)期好氧細菌數(shù)量顯著升高;焓┨幚硎乖绲救槭炱诤醚跫毦鷶(shù)量顯著升高(p<0.05)。(3)爐渣施加處理顯著提高了早稻乳熟期土壤DOC的含量,生物炭施加處理顯著提高早稻乳熟期土壤SOC含量,混施處理使早稻拔節(jié)期土壤SOC含量顯著升高,使晚稻拔節(jié)期土壤DOC顯著升高(p<0.05),并且早、晚稻拔節(jié)期有機碳含量顯著高于乳熟期。(4)稻田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數(shù)量及有機碳含量三者相互影響,早稻土壤pH與土...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55966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圖1 不同施加處理稻田土壤含水量的動態(tài)變化
爐渣與生物炭施加對稻田土壤含水量的影響見圖1。在早稻生長期,各處理土壤含水量為28.88%~77.37%,并且在水稻移栽30天以后土壤含水量顯著降低。在晚稻生長期,各處理土壤含水量在30.13%~80.09%,在水稻移栽20天以后,土壤含水量開始降低,但期間又有2次不同程度的升高....
圖2 不同施加處理稻田土壤pH的動態(tài)變化
在晚稻生長期,各處理pH為6.32~6.90,pH隨時間的變化幅度較小,且與對照相比,施加處理對土壤pH的改變也不明顯。因為早、晚稻受氣候、降水等不同條件的影響,因此,對施加處理所表現(xiàn)的效應也有一定的差異。2.1.3不同施加處理對稻田土壤電導率的影響
圖3 不同施加處理稻田土壤電導率的動態(tài)變化
從圖3可以看出,在早稻生長期,各處理電導率在0.29~1.47mS/cm,土壤電導率隨時間變化逐漸降低。原因是含水率隨時間變化逐漸降低,這使得可溶解的離子濃度降低,從而使土壤電導率下降。與對照相比,3種處理土壤電導率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主要是因為爐渣中含有較多的離子,且生物炭中....
圖4 施加處理對稻田土壤細菌數(shù)量的影響
從圖4還可看出,在早稻生長期,拔節(jié)期對照、爐渣、生物炭及混施組兼性厭氧細菌的數(shù)量分別為4.11×106,3.38×106,3.78×106,3.76×106CFU/g,乳熟期對照、爐渣、生物炭及混施組兼性厭氧細菌的數(shù)量分別為5.52×106,4.74×106,4.62×106,....
本文編號:405596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nykj/40559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