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早衰突變體的鑒定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5 19:02
衰老是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生命過程,通過衰老的發(fā)生,植物可以自我保護和抵抗不良外界環(huán)境。衰老的調控機制非常復雜,而早衰突變體的發(fā)現為人們研究衰老的機制提供了理想的工具。本實驗室在研究白樺(Betula platyphylla×B.pendula)BpGH3.5基因時,獲得了 21個超表達株系,其中有一個株系葉片表面逐漸長有褐色的斑點,葉片提前脫落,表現為早衰的表型,命名為lmd(Lesion mimic and defoliation)株系。選取突變株系lmd、轉基因對照G21株系、野生型對照WT株系進行了植株生長、光合生理、細胞結構、組織化學染色、相關酶類活性變化、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實驗結果表明,lmd株系的株高、地徑和凈光合速率均顯著低于兩個對照株系,而其他的光合指標和葉綠素熒光參數與兩個對照株系相比并無顯著差別。實體顯微鏡觀察發(fā)現lmd株系第4葉開始,葉片表面出現褐色斑點,并且斑點的數目隨著葉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加,但其大小并未發(fā)生改變。石蠟切片結果表明褐色斑點處的細胞已經死亡,Evans blue染色結果表明lmd株系葉片死亡細胞數目顯著多于兩個對照。細胞超微結構觀察發(fā)現lmd株系...
【文章來源】: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1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影響植物葉片衰老的因素
1.1.1 葉片衰老的外部因素
1.1.2 葉片衰老的內部因素
1.2 植物衰老的生理生化變化
1.3 植物衰老的分子機理
1.3.1 葉片衰老的多水平調控
1.3.2 植物衰老相關基因
1.4 EIN3/EILs轉錄因子家族研究進展
1.4.1 EIN3/EILs參與乙烯信號轉導
1.4.2 EIN3/EILs與植物的抗逆性有關
1.4.3 EIN3/EILs調節(jié)乙烯與其它激素的交叉對話
1.5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 白樺早衰突變體的特征
2.1 實驗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供試菌種
2.1.3 主要試劑
2.1.4 主要儀器設備
2.2 實驗方法
2.2.1 株高和地徑的調查
2.2.2 光合速率和葉綠素熒光參數的測定
2.2.3 葉片表面超微結構的觀察
2.2.4 石蠟切片的制備與觀察
2.2.5 葉片超微結構的觀察
2.2.6 組織化學染色
2.2.7 POD、SOD及MDA的測定
2.2.8 抗病性觀察
2.3 實驗結果
2.3.1 lmd、G21、WT株系生長性狀比較
2.3.2 lmd、G21、WT株系光合特性和葉綠素熒光參數比較
2.3.3 lwd、G21、WT株系葉片表面超微結構觀察
2.3.4 lmd、G21、WT株系葉片組織解剖結構的觀察
2.3.5 lmd、G21、WT株系葉片超微結構觀察
2.3.6 組織化學染色
2.3.7 POD、SOD、MDA測定
2.3.8 lmd、G21、WT株系抗病性分析
2.4 本章小結
3 白樺早衰形成相關基因表達的分析
3.1 實驗材料
3.2 實驗方法
3.2.1 RNA的提取與反轉錄
3.2.2 RNA文庫的構建及測序
3.2.3 轉錄組文庫質量評估
3.2.4 基因表達量及差異基因分析
3.2.5 qRT-PCT方法驗證表達譜測序結果
3.2.6 內源激素含量的測定
3.3 實驗結果
3.3.1 RNA的獲得
3.3.2 測序數據統(tǒng)計與評估
3.3.3 轉錄組測序文庫質量評估
3.3.4 差異表達基因數目統(tǒng)計
3.3.5 lmd、G21和WT 3個株系功能葉片差異基因分析
3.3.6 基因共表達分析
3.3.7 qRT-PCR驗證
3.3.8 lmd突變株早衰分子機制分析
3.4 本章小結
4 T-DNA插入位點側翼序列分析
4.1 實驗材料
4.2 實驗方法
4.2.1 白樺總DNA的提取
4.2.2 Southern雜交
4.2.3 早衰突變體lmd基因組重測序
4.2.4 TAIL-PCR
4.2.5 插入位點的驗證
4.3 實驗結果
4.3.1 白樺總DNA的獲得
4.3.2 T-DNA插入位點數的確定
4.3.3 lmd突變株基因組重測序分析
4.3.4 T-DNA插入位點的側翼序列的獲得
4.3.5 插入位點的驗證
4.4 本章小結
5 白樺BpEIN3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5.1 實驗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載體與菌株
5.2 實驗方法
5.2.1 BpEIN3啟動子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5.2.2 BpEIN3啟動子的克隆及表達載體構建
5.2.3 BpEIN3基因克隆及過表達載體構建
5.2.4 BpEIN3基因抑制表達載體構建
5.2.5 工程菌的制備及遺傳轉化
5.2.6 轉基因植株的PCR檢測及基因定量分析
5.2.7 BpEIN3啟動子的活性分析
5.2.8 轉基因植株的表型觀察
5.3 結果與分析
5.3.1 BpEIN3啟動子序列順式作用元件分析
5.3.2 BpEIN3啟動子的克隆及表達載體構建
5.3.3 BpEIN3基因的克隆及表達載體構建
5.3.4 BpEIN3基因抑制表達載體構建
5.3.5 轉基因植株的PCR及qRT-PCR檢測
5.3.6 BpEIN3啟動子的活性分析
5.3.7 轉基因植株的表型觀察
5.4 本章小結
6 討論與結論
6.1 討論
6.1.1 植物葉片衰老與細胞程序性死亡
6.1.2 植物葉片早衰與抗病性的關系
6.1.3 植物葉片衰老與基因表達
6.1.4 植物EIN3基因在衰老和類病斑形成中的調控機制
6.2 結論
6.3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附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赤霉素GA4+7處理下白樺無性系生長及差異基因表達分析[J]. 劉宇,徐煥文,劉桂豐,姜靜.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17(01)
[2]煙粉虱病原真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J]. 王鐵軍,鐘萬芳,朱麗梅,王耘,陳冬,康秋玉,趙明珠.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6(11)
[3]水稻生育后期外源赤霉素調控稻草飼用品質的機理研究[J]. 董臣飛,顧洪如,丁成龍,許能祥,張文潔. 草業(yè)學報. 2016(11)
[4]作物誘變育種研究進展[J]. 楊震,彭選明,彭偉正. 激光生物學報. 2016(04)
[5]基于RNA-Seq技術的谷子新基因發(fā)掘及基因結構優(yōu)化[J]. 穆彩琴,張瑞娟,屈聰玲,韓淵懷,王興春,楊致榮. 植物生理學報. 2016(07)
[6]蘋果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關基因的全基因組篩選與分析[J]. 苑克俊,程來亮,牛慶霖,王江勇. 植物生理學報. 2016(05)
[7]木薯EIN3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乙烯和茉莉酸甲酯誘導表達特性[J]. 叢漢卿,齊堯堯,張振文,陳松筆,喬飛. 分子植物育種. 2015(12)
[8]基于轉錄組高通量測序分析白光對杜仲愈傷組織中綠原酸含量的影響[J]. 張俊娥,鄧華鋒,鄭文強,江京,金聰,趙夫凱.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6)
[9]植物激素乙烯作用機制的最新進展[J]. 李文陽,馬夢迪,郭紅衛(wèi).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13(10)
[10]染色體步移技術克隆已知序列側翼啟動子的研究進展[J]. 康丹,方小艷,游騰飛,王婷婷,眭安平,楊星勇.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3(03)
博士論文
[1]水稻tree1增變表型的分子遺傳學研究[D]. 胡興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7
[2]鋁脅迫下杉木無性系苗若干生理過程及轉錄組的研究[D]. 馬志慧.福建農林大學 2015
[3]白樺BpMYB106轉錄因子的功能研究[D]. 周晨光.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4
[4]白樺BplMYB46基因調控抗旱耐鹽和次生壁形成的分子機理[D]. 國會艷.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轉錄組分析文冠果幼苗抗冷性機制[D]. 王偉.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5
[2]離體加倍創(chuàng)造歐李多倍體種質及其鑒定[D]. 史文秀.山西農業(yè)大學 2015
[3]基于RNA-seq技術對西瓜果皮色澤差異表達基因的分析[D]. 楊侃侃.江西農業(yè)大學 2015
[4]基于重測序技術的美洲黑楊×小葉楊親本變異位點檢測分析[D]. 徐后喜.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5]萊茵衣藻富硒生物學特性及其轉錄組學研究[D]. 程雪薇.深圳大學 2015
本文編號:2918756
【文章來源】:東北林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1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影響植物葉片衰老的因素
1.1.1 葉片衰老的外部因素
1.1.2 葉片衰老的內部因素
1.2 植物衰老的生理生化變化
1.3 植物衰老的分子機理
1.3.1 葉片衰老的多水平調控
1.3.2 植物衰老相關基因
1.4 EIN3/EILs轉錄因子家族研究進展
1.4.1 EIN3/EILs參與乙烯信號轉導
1.4.2 EIN3/EILs與植物的抗逆性有關
1.4.3 EIN3/EILs調節(jié)乙烯與其它激素的交叉對話
1.5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 白樺早衰突變體的特征
2.1 實驗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供試菌種
2.1.3 主要試劑
2.1.4 主要儀器設備
2.2 實驗方法
2.2.1 株高和地徑的調查
2.2.2 光合速率和葉綠素熒光參數的測定
2.2.3 葉片表面超微結構的觀察
2.2.4 石蠟切片的制備與觀察
2.2.5 葉片超微結構的觀察
2.2.6 組織化學染色
2.2.7 POD、SOD及MDA的測定
2.2.8 抗病性觀察
2.3 實驗結果
2.3.1 lmd、G21、WT株系生長性狀比較
2.3.2 lmd、G21、WT株系光合特性和葉綠素熒光參數比較
2.3.3 lwd、G21、WT株系葉片表面超微結構觀察
2.3.4 lmd、G21、WT株系葉片組織解剖結構的觀察
2.3.5 lmd、G21、WT株系葉片超微結構觀察
2.3.6 組織化學染色
2.3.7 POD、SOD、MDA測定
2.3.8 lmd、G21、WT株系抗病性分析
2.4 本章小結
3 白樺早衰形成相關基因表達的分析
3.1 實驗材料
3.2 實驗方法
3.2.1 RNA的提取與反轉錄
3.2.2 RNA文庫的構建及測序
3.2.3 轉錄組文庫質量評估
3.2.4 基因表達量及差異基因分析
3.2.5 qRT-PCT方法驗證表達譜測序結果
3.2.6 內源激素含量的測定
3.3 實驗結果
3.3.1 RNA的獲得
3.3.2 測序數據統(tǒng)計與評估
3.3.3 轉錄組測序文庫質量評估
3.3.4 差異表達基因數目統(tǒng)計
3.3.5 lmd、G21和WT 3個株系功能葉片差異基因分析
3.3.6 基因共表達分析
3.3.7 qRT-PCR驗證
3.3.8 lmd突變株早衰分子機制分析
3.4 本章小結
4 T-DNA插入位點側翼序列分析
4.1 實驗材料
4.2 實驗方法
4.2.1 白樺總DNA的提取
4.2.2 Southern雜交
4.2.3 早衰突變體lmd基因組重測序
4.2.4 TAIL-PCR
4.2.5 插入位點的驗證
4.3 實驗結果
4.3.1 白樺總DNA的獲得
4.3.2 T-DNA插入位點數的確定
4.3.3 lmd突變株基因組重測序分析
4.3.4 T-DNA插入位點的側翼序列的獲得
4.3.5 插入位點的驗證
4.4 本章小結
5 白樺BpEIN3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5.1 實驗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載體與菌株
5.2 實驗方法
5.2.1 BpEIN3啟動子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5.2.2 BpEIN3啟動子的克隆及表達載體構建
5.2.3 BpEIN3基因克隆及過表達載體構建
5.2.4 BpEIN3基因抑制表達載體構建
5.2.5 工程菌的制備及遺傳轉化
5.2.6 轉基因植株的PCR檢測及基因定量分析
5.2.7 BpEIN3啟動子的活性分析
5.2.8 轉基因植株的表型觀察
5.3 結果與分析
5.3.1 BpEIN3啟動子序列順式作用元件分析
5.3.2 BpEIN3啟動子的克隆及表達載體構建
5.3.3 BpEIN3基因的克隆及表達載體構建
5.3.4 BpEIN3基因抑制表達載體構建
5.3.5 轉基因植株的PCR及qRT-PCR檢測
5.3.6 BpEIN3啟動子的活性分析
5.3.7 轉基因植株的表型觀察
5.4 本章小結
6 討論與結論
6.1 討論
6.1.1 植物葉片衰老與細胞程序性死亡
6.1.2 植物葉片早衰與抗病性的關系
6.1.3 植物葉片衰老與基因表達
6.1.4 植物EIN3基因在衰老和類病斑形成中的調控機制
6.2 結論
6.3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附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赤霉素GA4+7處理下白樺無性系生長及差異基因表達分析[J]. 劉宇,徐煥文,劉桂豐,姜靜.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17(01)
[2]煙粉虱病原真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J]. 王鐵軍,鐘萬芳,朱麗梅,王耘,陳冬,康秋玉,趙明珠.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6(11)
[3]水稻生育后期外源赤霉素調控稻草飼用品質的機理研究[J]. 董臣飛,顧洪如,丁成龍,許能祥,張文潔. 草業(yè)學報. 2016(11)
[4]作物誘變育種研究進展[J]. 楊震,彭選明,彭偉正. 激光生物學報. 2016(04)
[5]基于RNA-Seq技術的谷子新基因發(fā)掘及基因結構優(yōu)化[J]. 穆彩琴,張瑞娟,屈聰玲,韓淵懷,王興春,楊致榮. 植物生理學報. 2016(07)
[6]蘋果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關基因的全基因組篩選與分析[J]. 苑克俊,程來亮,牛慶霖,王江勇. 植物生理學報. 2016(05)
[7]木薯EIN3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乙烯和茉莉酸甲酯誘導表達特性[J]. 叢漢卿,齊堯堯,張振文,陳松筆,喬飛. 分子植物育種. 2015(12)
[8]基于轉錄組高通量測序分析白光對杜仲愈傷組織中綠原酸含量的影響[J]. 張俊娥,鄧華鋒,鄭文強,江京,金聰,趙夫凱.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6)
[9]植物激素乙烯作用機制的最新進展[J]. 李文陽,馬夢迪,郭紅衛(wèi).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13(10)
[10]染色體步移技術克隆已知序列側翼啟動子的研究進展[J]. 康丹,方小艷,游騰飛,王婷婷,眭安平,楊星勇.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3(03)
博士論文
[1]水稻tree1增變表型的分子遺傳學研究[D]. 胡興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7
[2]鋁脅迫下杉木無性系苗若干生理過程及轉錄組的研究[D]. 馬志慧.福建農林大學 2015
[3]白樺BpMYB106轉錄因子的功能研究[D]. 周晨光.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4
[4]白樺BplMYB46基因調控抗旱耐鹽和次生壁形成的分子機理[D]. 國會艷.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轉錄組分析文冠果幼苗抗冷性機制[D]. 王偉.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5
[2]離體加倍創(chuàng)造歐李多倍體種質及其鑒定[D]. 史文秀.山西農業(yè)大學 2015
[3]基于RNA-seq技術對西瓜果皮色澤差異表達基因的分析[D]. 楊侃侃.江西農業(yè)大學 2015
[4]基于重測序技術的美洲黑楊×小葉楊親本變異位點檢測分析[D]. 徐后喜.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5]萊茵衣藻富硒生物學特性及其轉錄組學研究[D]. 程雪薇.深圳大學 2015
本文編號:291875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nykjlw/lylw/29187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