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的歷史變遷及數學擬合與地理意義
【文章頁數】:16 頁
【部分圖文】:
圖1中國歷史版圖及其人口估算Fig.1China'shistoricalterritoryandpopulationestimationmethodsinvariousmissing-recordedareas
的分界線,只有在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區(qū)際之間,人口密度才會有顯著的高低變化,比如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農耕區(qū)域和畜牧區(qū)域之間。中國人口分布的宏觀差異,應該存在于農耕區(qū)和畜牧區(qū)之間,農耕區(qū)土地利用集約程度高,人口承載力大,人口密度相對較高;畜牧區(qū)土地利用集約程度低,人口承載力低,....
圖3),大致就是今沈陽市—張家口市—大同市—榆林市—天水市—成都市—雅安市—西昌市—大理市各城市節(jié)點的連線,簡稱“沈天大弧線”
10期龔勝生等: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的歷史變遷及數學擬合與地理意義0.6775。經圖形比對,三階函數的擬合較指數函數的擬合為優(yōu),故選擇三階函數式(2)進入下一步。第二步:將三階函數式(2)導入ArcGIS10.3軟件,以99°E為起點,從西到東每隔0.5個經度取點求值,在現今中國....
圖4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兩側地形、氣溫、降水、城市的分異Fig.4Thetopography,temperature,precipitationandurbandifferentiationbetweenthenorthwestandsoutheastsidesofChina'sdemographicborderline
地理學報74卷3.3.2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刻畫的人文地理分異表4是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東南半壁在人口、城市、經濟、政區(qū)方面分異情況。表4中GDP數據來自《中國區(qū)域經濟統(tǒng)計年鑒2011》[42]和《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1》[43],港澳臺地區(qū)的GDP數據原以本幣統(tǒng)計,文中依據圖4中國人....
圖52010年中國人口集中度極值區(qū)Fig.5Theextreme-concentrationareaofChina'spopulationdistributionin2010
時期,東南半壁都是中國縣治分布最密集的地區(qū)。表4顯示,中國人口分界線的東南半壁分布著全國86.26%<sup>8</sup>7.64%的縣級以上城市,“政區(qū)集中度”也都在2倍以上,最高達2.71,最低為2.01,排列順序為:“沈天大弧線”>“山蘭防弧線”>“沈蘭西弧線”>“愛輝騰....
本文編號:4052980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renkou/4052980.html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