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空間的社會工作實踐:理論意義和實現(xiàn)路徑
發(fā)布時間:2025-01-07 05:00
當前社會工作實踐面臨碎片化與技術化困境,社會空間理論能夠有效回應這些困境,并能夠提供一個包括認識論和方法論層面的整合性的解釋框架。社會工作者從生活的空間性出發(fā),可以更全面、更系統(tǒng)地洞察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可以整合性分析服務對象所處的空間場景以及各因素的空間意涵?臻g面向的社會工作實踐重拾專業(yè)本質,彰顯社會工作想象力,契合專業(yè)的反思性實踐的特征,對社會工作實踐的推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要實現(xiàn)社會工作實踐的空間轉向,社會工作者就必須樹立空間思維,充分運用空間的社會性和建構性理解服務對象空間生產的過程,分析空間元素的不同組合以及作用于服務對象空間的規(guī)訓策略,探索空間建構的社會意義,與服務對象一起對其空間進行再生產,促進空間賦權,維護空間權益,增加生活福祉。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空間轉向的可能:對社會工作實踐碎片化與技術化困境的回應
(一)碎片化與技術化:當前社會工作實踐的困境
(二)社會空間理論:回應社會工作實踐困境的一種可能
二、理論有效性考察:社會工作實踐空間轉向的意義
(一)本質與使命:考察社會工作理論有效性的基礎
(二)空間與“社會”:空間理論與社會工作本質和使命的契合性考察
三、空間分析與空間賦權:空間視域下社會工作的實踐策略
(一)空間分析:面向空間的社會工作實踐的前提
(二)空間賦權:面向服務對象的空間實務策略
四、余論:對空間理論解釋力與適用性的反思
本文編號:4024533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空間轉向的可能:對社會工作實踐碎片化與技術化困境的回應
(一)碎片化與技術化:當前社會工作實踐的困境
(二)社會空間理論:回應社會工作實踐困境的一種可能
二、理論有效性考察:社會工作實踐空間轉向的意義
(一)本質與使命:考察社會工作理論有效性的基礎
(二)空間與“社會”:空間理論與社會工作本質和使命的契合性考察
三、空間分析與空間賦權:空間視域下社會工作的實踐策略
(一)空間分析:面向空間的社會工作實踐的前提
(二)空間賦權:面向服務對象的空間實務策略
四、余論:對空間理論解釋力與適用性的反思
本文編號:402453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shgj/40245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