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治維新前后日本對西方文化的大力吸收
本文關(guān)鍵詞:論明治維新前后日本對西方文化的大力吸收——尤其對社會制度改革思想的關(guān)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論明治維新前后日本對西方文化的大力吸收——尤其對社會制度改革思想的關(guān)注
第3 6卷第 2期 20 0 9年 3月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 (會科學版 )社 Ju n l 3c u n om l n es y S c l ce c s d i ) o ra Pi a N r aU i ri ( o i in e E io o h v t aS tn
Vo . 136, . No 2 M ac 2 9 r h, 00
論明治維新前后日本對西方文化的大力吸收 ——
尤其對社會制度改革思想的關(guān)注 許曉光
( lI I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J I成都 6 06 ) 10 8
摘要:治維新前后,明日本社會為了適應由封建時代向近代社會的轉(zhuǎn)型,需尋求更加先進的近代化思想文急化。這種思想文化當時只能向歐美先進的近代化國家尋求。于是,日本掀起了學習西方文化的高潮,學在日本洋
達于興盛。除了大量學習西方科學技術(shù)之外,日本還大力吸收西方的社會科學,尤其注重對社會制度改革思想的 深入考察和研究。這一切對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的產(chǎn)生乃至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影響深遠。 關(guān)鍵詞:治維新前后;明日本;方文化;學;會制度改革西洋社中圖分類號:3 3 4文獻標志碼:文章編號:00 3 5 20 ) 20 1-8 K 1.1 A 10 ̄ 1( 0 9 0 -15 0
明治維新前后,日本社會正處于由德川幕府統(tǒng)治的封建時代向近代社會轉(zhuǎn)型的關(guān)鍵歷史時期。為
一
西方先進思想的開始傳入和引進
日本近代對西方文化的吸收,一個較為復雜是
了適應這種社會轉(zhuǎn)型,需從傳統(tǒng)朱子學的窠臼中急 擺脫出來,求更加先進的近代化思想文化。這種尋
曲折的過程。先是在對外經(jīng)濟交往和西方傳播基督 教的過程中,西方文化不知不覺地逐漸滲透進日本
思想文化當時只能向歐美更先進的近代化國家尋 求。于是在日本掀起了學習西方科學技術(shù)和思想文化的高潮,洋學”于興盛。這種洋學興盛的社會“達
社會。后來日本社會各階層為了適應社會急劇轉(zhuǎn) 型,大力宣傳吸收西方文化的必要,主動吸收歐美并 先進的思想文化。
條件,筆者已有所探討¨。關(guān)于日本對西方文化的】吸收,術(shù)界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鄭彭年的學《日本攝取西方文化史》。但該著作大量討論的是
對西方科學的學習和引進,社會科學的吸收問題對
德川幕府實行的“國”策,未完全封鎖西鎖政并
方先進文化的傳人。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鎖 國’幕府在與西方國家交往中的一種策略,是是不要割斷與西方人的聯(lián)系,而是在驅(qū)逐天主教的同時, 主動而有選擇地吸收西方文化”。在這相對封閉 J
論述較弱。實際上在這一過程中,日本除了大量學 習西方科學技術(shù)之外,還大力吸收西方的社會科學,
的時代,過設在長崎的荷蘭商館,通西方文化仍如涓
尤其注重對西方政治思想的深入考察和研究。這一 切對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的產(chǎn)生乃至近代政治制度 的建立影響深遠。而這一問題學術(shù)界關(guān)注不多,專門的論文幾乎未見。本文將依據(jù)相關(guān)文獻,當時對日本吸收西方社會科學的輿論環(huán)境、西方社會科對學吸收的方式及其主要內(nèi)容作較為深入的考察。 收稿日期:0 8 9 1 2 0 - .1 0
涓細流不斷滲透進日本。這種傳人過程最早可上溯到 1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對日本傳播天主教。隨 6世 著天主教傳人日本的,,僅有科學技術(shù)、不美術(shù)、音樂、
風俗習慣和倫理道德等文化內(nèi)容,還包括了平等博 愛等宗教思想。日本人從傳統(tǒng)的“夷觀”視角,華的 將這些文化稱為“蠻文化”南。通過這種南蠻文化,
基金項目:教育部后期資助項目《日本近代早期非傳統(tǒng)政治思想研究》批準號 0 J Q 0 8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 8H 03 ) 作者簡介:曉光 (9 5 )男,蘇揚州人,史學博士,授,要研究亞洲尤其是日本歷史和思想文化。許 15一,江歷教主 l1 5
本文關(guān)鍵詞:論明治維新前后日本對西方文化的大力吸收——尤其對社會制度改革思想的關(guān)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079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0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