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君道思想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0-12-16 13:00
《呂氏春秋》是先秦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由秦相呂不韋在公元前240年主持編撰而成。全書由十二紀、八覽和六論三部分組成,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該書在形式上整齊劃一,而在內(nèi)容上是駁雜多變、極難駕馭。呂書內(nèi)容涉獵范圍的確十分廣泛,涉及當今政治、經(jīng)濟、軍事、農(nóng)學、醫(yī)學、哲學、音樂、教育等諸多領(lǐng)域。但由呂書的編排主旨及所處的歷史背景諸方面決定了它圍繞的論述中心只能是政治,是講究治國之道的。很多學者對此達成共識,也展開了初步性研究,但治國之道包羅萬象,泛泛而談未免籠統(tǒng)而失要義。中國傳統(tǒng)的“治道”,因其特殊的社會治理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出對君道的特別觀照,賦予君道觀以核心價值,呂書亦不例外。本文就是從這個核心價值出發(fā),整合該書中的諸多其它思想,從而形成了一種核心鮮明突出的整體研究《呂氏春秋》之態(tài)勢。在研究的過程中特別注重了邏輯分析方法的使用,厘清了呂書君道觀的內(nèi)在層次。本文內(nèi)容就是呂書縝密邏輯層次的具體體現(xiàn):首先,由呂書自身內(nèi)容和編排過程推導出它是一部君道觀凸顯之杰作,進而梳理它對先秦諸家之君道觀的繼承和超越。其次,明確將呂書君道觀內(nèi)在邏輯劃分為二:立君之道和為君之道。進而...
【文章來源】: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君道觀凸顯之力作
(一) 君道觀是呂書編排宗旨
1. 由呂書自身內(nèi)容來看
2. 由呂書編撰過程來看
(二) 對先秦諸子君道觀之繼承與發(fā)揮
1. 對先秦諸子君道觀之繼承
2. 對先秦諸子君道觀之超越
(三) 呂書君道觀研究之意義
1. 解決呂書整體性研究難題
2. 彰顯呂書創(chuàng)新性的動力來源
3. 破呂書學派屬性爭議返雜家之本
4. 拓寬呂書及諸子研究新視角
二、立君之合理性及影響
(一) 君道確立之合理性
1. 君道立,相與利
2. 君道成,由乎性
3. 君道明,取乎眾
(二) 君道合理性確立之影響
1. 天下為公、親賢兼用
2. 天子之動、全天之性
3. 興舉義兵、以伐暴公
三、真善并重之君主修身論
(一) 君主養(yǎng)生以保生命之真
1. 護本養(yǎng)氣、順性擇物
2. 修節(jié)止欲、不過行情
(二) 君主修德以保生命之善
1. 務(wù)本莫貴于孝
2. 敬學尊師、適音正德
3. 務(wù)大慎小、見細知化
4. 難易貴時、不曠人事
四、君臣視野中的君主
(一) 方圓不易、其國乃昌
1. 君威無敵、正名便勢
2. 貴因守靜、用非其有
3. 義動無曠、臣事義賞
(二) 受染于賢、國不虛存
1. 染不可不慎
2. 有道之士、必禮必知
3. 用賢之異、存亡之原
五、君民關(guān)系中的君主
(一) 宗廟之本在于民
1. 德順民心、利適民欲
2. 聽言察善、首者憂黔
3. 兵誠實義、以振苦民
(二) 綱紀用民
1. 使民以欲、信民賞罰
2. 愛利以安、務(wù)農(nóng)導民
結(jié)語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呂氏春秋》論孝[J]. 王啟才.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9(01)
[2]“用非其有”:戰(zhàn)國后期君道論的整合與歧出[J]. 龐慧. 史學月刊. 2008(12)
[3]《呂氏春秋》中的民與君民關(guān)系[J]. 龐慧.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6(04)
[4]《呂氏春秋》的君王論思想[J]. 胡岳潭.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2)
[5]試論《呂氏春秋》的君道思想[J]. 崔存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5(05)
[6]《呂氏春秋》之治國思想評析[J]. 韓慧. 政法論叢. 2005(03)
[7]《呂氏春秋》與先秦百家的思想淵源關(guān)系[J]. 李家驤. 臺州學院學報. 2005(02)
[8]先秦儒學中政治自由思想何以可能[J]. 陳應(yīng)琴.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03(01)
[9]20世紀《呂氏春秋》研究綜述[J]. 俞長保.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 2002(04)
[10]《呂氏春秋》研究二十年[J]. 王啟才.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2)
碩士論文
[1]《呂氏春秋》的治國思想[D]. 倪訓剛.山東師范大學 2008
[2]從《呂氏春秋》看呂不韋的治國思想[D]. 楊麗容.華南師范大學 2007
[3]《呂氏春秋》政治思想研究[D]. 王玨.河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20199
【文章來源】: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君道觀凸顯之力作
(一) 君道觀是呂書編排宗旨
1. 由呂書自身內(nèi)容來看
2. 由呂書編撰過程來看
(二) 對先秦諸子君道觀之繼承與發(fā)揮
1. 對先秦諸子君道觀之繼承
2. 對先秦諸子君道觀之超越
(三) 呂書君道觀研究之意義
1. 解決呂書整體性研究難題
2. 彰顯呂書創(chuàng)新性的動力來源
3. 破呂書學派屬性爭議返雜家之本
4. 拓寬呂書及諸子研究新視角
二、立君之合理性及影響
(一) 君道確立之合理性
1. 君道立,相與利
2. 君道成,由乎性
3. 君道明,取乎眾
(二) 君道合理性確立之影響
1. 天下為公、親賢兼用
2. 天子之動、全天之性
3. 興舉義兵、以伐暴公
三、真善并重之君主修身論
(一) 君主養(yǎng)生以保生命之真
1. 護本養(yǎng)氣、順性擇物
2. 修節(jié)止欲、不過行情
(二) 君主修德以保生命之善
1. 務(wù)本莫貴于孝
2. 敬學尊師、適音正德
3. 務(wù)大慎小、見細知化
4. 難易貴時、不曠人事
四、君臣視野中的君主
(一) 方圓不易、其國乃昌
1. 君威無敵、正名便勢
2. 貴因守靜、用非其有
3. 義動無曠、臣事義賞
(二) 受染于賢、國不虛存
1. 染不可不慎
2. 有道之士、必禮必知
3. 用賢之異、存亡之原
五、君民關(guān)系中的君主
(一) 宗廟之本在于民
1. 德順民心、利適民欲
2. 聽言察善、首者憂黔
3. 兵誠實義、以振苦民
(二) 綱紀用民
1. 使民以欲、信民賞罰
2. 愛利以安、務(wù)農(nóng)導民
結(jié)語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呂氏春秋》論孝[J]. 王啟才.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9(01)
[2]“用非其有”:戰(zhàn)國后期君道論的整合與歧出[J]. 龐慧. 史學月刊. 2008(12)
[3]《呂氏春秋》中的民與君民關(guān)系[J]. 龐慧.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6(04)
[4]《呂氏春秋》的君王論思想[J]. 胡岳潭.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2)
[5]試論《呂氏春秋》的君道思想[J]. 崔存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5(05)
[6]《呂氏春秋》之治國思想評析[J]. 韓慧. 政法論叢. 2005(03)
[7]《呂氏春秋》與先秦百家的思想淵源關(guān)系[J]. 李家驤. 臺州學院學報. 2005(02)
[8]先秦儒學中政治自由思想何以可能[J]. 陳應(yīng)琴.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03(01)
[9]20世紀《呂氏春秋》研究綜述[J]. 俞長保.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 2002(04)
[10]《呂氏春秋》研究二十年[J]. 王啟才.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02)
碩士論文
[1]《呂氏春秋》的治國思想[D]. 倪訓剛.山東師范大學 2008
[2]從《呂氏春秋》看呂不韋的治國思想[D]. 楊麗容.華南師范大學 2007
[3]《呂氏春秋》政治思想研究[D]. 王玨.河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2019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zhengzx/292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