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文學理論論文 >

戰(zhàn)國散文文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4 07:25
【摘要】:本文以戰(zhàn)國散文文體為研究對象,研究的文本包含出土文獻、傳世文獻中的散文作品以及史傳散文中著錄的成文,系統(tǒng)地探討了戰(zhàn)國時期散文文體的大致風貌。其中涉及的散文文體有論、說、命令、律令、檄、諫、議、對、表、盟、誓、詛、祝、書、傳記、典記等多種,論述的內(nèi)容涉及到這些文體的概念辨析、溯源分類、體制特征、風格風貌、文化意蘊、嬗變歷程、后世影響等。 本文的緒論部分簡要交代文章的選題意義、前人的研究狀況和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等。第一章主要論述戰(zhàn)國時代的名稱、分期與特征、文體的概念與分類,戰(zhàn)國散文的基本概況及其文體分類,探討戰(zhàn)國散文在文體分類與界定時的特殊性與解決方法。第二章以戰(zhàn)國論體為研究對象,認為戰(zhàn)國論體文按照體式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語錄式、對話式、寓論式、專論式和解注式五種。第三章以戰(zhàn)國說體為研究對象,考察了戰(zhàn)國游說、傳說和小說的概念、體制和風格特征。第四章以戰(zhàn)國詔令類文體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戰(zhàn)國命令體、律令體和檄體的概念、體制及后世流變。第五章以戰(zhàn)國奏議類文體為研究對象,探討戰(zhàn)國諫體、議體、對體和表體的概念、體制及寫作特色。第六章以戰(zhàn)國祝盟類文體和書牘類文體為研究對象,探討戰(zhàn)國盟誓載書、詛祝文及書信等文體的大致風貌。第七章以記體文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戰(zhàn)國傳記、典記的概念、寫作規(guī)范與風格特征。 通過上述考察,本文得出以下一些結(jié)論: 第一,戰(zhàn)國時期是散文文體進一步發(fā)展和成熟的時期,盡管后世多種文體在此時還沒有出現(xiàn),但其文體功能、體式及風格特征已經(jīng)逐步顯現(xiàn)并不斷成熟。 第二,戰(zhàn)國時期各種散文文體的創(chuàng)作以論體和說體最為豐富,占據(jù)了諸子散文和史傳散文中的絕大部分。戰(zhàn)國散文以議論、記敘為主,抒情散文頗為少見。在體式上既有思路多變、不拘一格的詭異之文,也有大量形式單一的公式化文章。 第三,多種戰(zhàn)國散文文體以記言為主,記事為記言服務,記言是文章的主體和精華。 第四,在藝術手法上,各種文體的散文都注重修辭,尤喜對偶和引經(jīng)據(jù)典,不以推理為能;又其語言風格多樣,雖不乏瑰麗之辭,但總以簡明洗練為主。 第五,戰(zhàn)國散文中的虛構(gòu)成分日漸增多,是其文學性顯著提升的重要因素。先秦散文經(jīng)歷了由記述到告述和追述,再到表述和論述,最后到注述和擬述的過程。戰(zhàn)國時期是記述、告述以及表述和論述日漸發(fā)展和成熟的時期,也是擬述正式出現(xiàn)的重要時期。擬述的出現(xiàn),對于文學走向自覺具有重要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忠義;《燕丹子》辨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5期

2 馬振方;大氣磅礴開山祖——《穆天子傳》的小說品格及小說史地位[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劉寧;;“論”體文與中國思想的闡述形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張少康;論文學的獨立和自覺非自魏晉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5 王瑤;原始神話與漢代小說[J];東北師大學報;1997年02期

6 王培峰;黃元英;;試論漢大賦源于戰(zhàn)國縱橫家文[J];湖北社會科學;2007年09期

7 郭紹虞;;提倡一些文體分類學[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1期

8 馬達;論《列子》非張湛所偽作[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9 吳承學;劉湘蘭;;詔令類文體(一):詔書[J];古典文學知識;2008年02期

10 吳承學;劉湘蘭;;詔令類文體(二):制書、誥、敕書[J];古典文學知識;200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馬世年;《韓非子 》的成書及其文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董芬芬;春秋辭令的文體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緒霞;《晏子春秋》成書考論[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朱巖;《尚書》文體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5 邱淵;“言”、“語”、“論”、“說”與先秦論說文體[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何李;唐代記體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梅軍;殷商西周散文文體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素琴;先秦幾組同義詞辨析[D];蘇州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26630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wenxuell/26630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fea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