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詩論與樂論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3-18 03:07
古代詩學理論的早期研究,包括了詩學發(fā)生的元范疇、元命題以及內蘊的思維范式、深度意義等,是構成詩學理論整體知識系統(tǒng)的紐結點和意義架構。詩學理論的這種早期研究能使我們把握詩學的早期形態(tài),對其知識狀況、知識宗旨以及知識效應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但詩學理論的這種早期研究大多是從理論本身出發(fā)的,其目的也就是了解和掌握詩論的早期形態(tài)。然而對詩學理論的這種研究更多的是致力于詩學理論自身的探討和理解,忽視了與其它學科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特別是在文史哲不分、詩樂舞一體的先秦時期,對詩論的研究如果僅僅從它發(fā)生的元范疇、元命題以及內蘊的思維范式、深度意義這些方面來研究的話,使我們的研究只能致力于文論的“表層”意義而無法延伸到它的更為深層的更為廣延的方面。 本論文試圖通過把詩學理論的研究與音樂理論的研究緊密的結合起來,考察它們之間的交互影響和發(fā)展演變的軌跡。讓我們更為全面的認識了解古代詩論的產生發(fā)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其它藝術學科的影響。并試圖通過這種對學科之間交叉地帶的研究方式為古代文學批評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和方法。本論文把論述的時期主要放于先秦兩漢時期,因為這一時期不僅是從上古以禮樂為正統(tǒng)的思想走...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一章 先秦詩論與樂論一體性
第一節(jié):先秦時期"詩"與"樂"的源流
第二節(jié):先秦的詩論與樂論一體性
第二章 漢代——詩論與樂論疏離
第一節(jié):"詩論"與"樂論"的疏離
第二節(jié):獨立的音論意識的萌芽
第三節(jié):樂府詩
第三章 漢代——"樂教"向"詩教"的轉化
第一節(jié):戰(zhàn)國末至漢初思想領域兩次歷史性轉變——統(tǒng)治思想的轉變
第二節(jié):經(jīng)學的興起——學術思想的轉變
第三節(jié):詩主導地位的確立樂主導地位的滑落
結語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
讀研期間的科研成果
后記
本文編號:4035906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一章 先秦詩論與樂論一體性
第一節(jié):先秦時期"詩"與"樂"的源流
第二節(jié):先秦的詩論與樂論一體性
第二章 漢代——詩論與樂論疏離
第一節(jié):"詩論"與"樂論"的疏離
第二節(jié):獨立的音論意識的萌芽
第三節(jié):樂府詩
第三章 漢代——"樂教"向"詩教"的轉化
第一節(jié):戰(zhàn)國末至漢初思想領域兩次歷史性轉變——統(tǒng)治思想的轉變
第二節(jié):經(jīng)學的興起——學術思想的轉變
第三節(jié):詩主導地位的確立樂主導地位的滑落
結語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
讀研期間的科研成果
后記
本文編號:403590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yishull/403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