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的流傳
發(fā)布時間:2020-04-06 12:13
【摘要】: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墨并稱顯學!俄n非子·顯學》:“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比迥珒纱髮W派的論爭開啟了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序幕,影響極為深遠。到了漢代,漢武帝采用儒者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使得儒家取得了獨尊的地位,墨家作為一個學派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但是,根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立足于為平民百姓代言的墨家思想卻并沒有就此中絕,而是被儒家和其他學派的學者隱性的批判和傳承,使墨家思想在與其他思想的不斷撞擊和匯合中向前發(fā)展。例如墨家思想對道教和佛教的影響,唐代韓愈開啟的“儒墨為用”的千年論爭,王陽明理學思想、泰州學派、明清實學派思想中體現的對墨家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都是墨家思想雖絕猶存的證明。 目前據本人掌握的資料,研究《墨子》文本本身及墨家思想者居多,戰(zhàn)國以來有433部專著,1900年以來共有近兩千篇論文,海外部分如日本近年來大約有專著70部,論文12篇。但是其中關于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流傳和發(fā)展情況的研究卻寥若晨星。有鑒于此,本文以明代中后期的社會環(huán)境為切入點,試圖為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的流傳情況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明代中后期,商品經濟迅速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種人人言商,積極逐利的社會氛圍。出身于手工業(yè)者的墨子倡導“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救世思想,積極為被統(tǒng)治階級立言,企圖消除原有的等級結構,建立一個以平等、競爭為基礎的新秩序,這與明代商品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平等、公平的社會氛圍相暗合,這是墨子能夠在明代繼續(xù)流傳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商品意識逐漸增強,刻書業(yè)也隨之大興。據嚴靈峰《無求備齋墨子集成》統(tǒng)計,明代276年間,有文字記載的墨學刊、校、注、研等著作共計28種,比明代以前歷代總和還多,這些研究都有利于墨家思想的傳播和發(fā)展。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使得個體生產者成為社會上活躍的經濟主體,經濟上的自足引發(fā)了精神上的自覺,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思想和學說來代表本階級的利益,而墨子提倡的平民意識等一系列主張正是代表著“農與工肆之人”的利益,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為墨學的重新振興提供了強大的階級基礎,是墨學再度復興的重要條件。 本文從明代學者對墨家義利觀、節(jié)用觀、平等觀、公天下、實學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入手來系統(tǒng)梳理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的流傳情況,并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詳細敘述了與墨家學派極為相似的明代平民意識的代表學派—泰州學派。和墨家學派一樣,作為平民階層的代表,泰州學派懷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救世思想,積極實踐,為百姓立言,在平民階層當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當時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泰州學派倡導的平民意識、平等思想和積極實踐的觀點,不僅為后來實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而且其本身具有的民主主義和啟蒙主義思想,開啟了中國思想界由中古向近代思想轉化的先河,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224
本文編號:2616496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士林;泰州學派的平民意識[J];哲學研究;1992年02期
,本文編號:261649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2616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