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勞動法論文 >

英國學徒制法律教育與普通法傳統(tǒng)的存續(xù)

發(fā)布時間:2018-01-12 17:12

  本文關鍵詞:英國學徒制法律教育與普通法傳統(tǒng)的存續(xù) 出處:《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經(jīng)驗主義 學徒制 法律職業(yè)教育 普通法傳統(tǒng)


【摘要】:"諾曼征服"以后,從亨利二世開始的英格蘭司法改革直接催生了法律職業(yè)階層的興起,這個法律職業(yè)階層在實踐中又與學徒制法律教育互適共生。與歐陸法律教育側重于對羅馬法概念、規(guī)則、原則和理論的研習不同,英格蘭的學徒制法律教育更側重于法律實務的操作。這種法律職業(yè)教育促進了英格蘭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形成,這個法律職業(yè)共同體在羅馬法復興運動風靡歐洲之際,頑強地堅守了普通法的獨立品格,使普通法能夠作為一種與大陸法不同的法律傳統(tǒng)延續(xù)存在。英國的學徒制法律教育與普通法傳統(tǒng)具有共同的法哲學依據(jù),經(jīng)驗主義是英國的判例法傳統(tǒng)和學徒制法律教育的哲學基礎。但是,英格蘭學徒制法律教育最終走向了衰落,學術性與實踐性相結合成為英國現(xiàn)代法律教育發(fā)展的方向。
[Abstract]: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the judicial reform in England, which began from Henry II, gave birth to the rise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In practice, this class of legal professionals is compatible with the apprenticeship system of legal education.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European legal education in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oncepts, rules,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The apprenticeship legal education in England focuses more on the operation of legal practice. This kind of leg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community in England. This legal profession community tenaciously adhered to the independent character of common law when the Roman Law Revival Movement became popular in Europe. The common law can exist as a kind of legal tradi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tinental law. The English apprenticeship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common law tradition have the same legal philosophy basis. Empiricism i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case law tradition and the apprenticeship legal education in England, however, the apprenticeship legal education in England has finally declined. The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and practical has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w education in England.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
【分類號】:D956.1;DD912.5
【正文快照】: 11世紀末,隨著羅馬法文本在意大利被發(fā)現(xiàn)和流傳,波倫亞(Bologna)大學在復興羅馬法的過程中開啟了西方近代大學法律教育的序幕。其后,波倫亞大學的法律教育制度被移植到歐洲的許多城市。伯爾曼(Harold J.Berman)把西方法律制度的出現(xiàn)與歐洲最早一批大學的建立密切聯(lián)系起來,認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中山龍一,周永勝;二十世紀法理學的范式轉換[J];外國法譯評;200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日華;謝慧;;法律客觀性的出路——中西對比的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2 張景全;中世紀西歐騎士制度的內(nèi)涵初探[J];安徽史學;2003年03期

3 周俊俊;;淺談法的價值信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4 王運紅;;英國“王在法下”法治觀念的歷史起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丁躍武,趙婷婷;對我國發(fā)展“有限合伙制”的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6 鹿春艷;;從中世紀的市民社會透視西歐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地位[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7 楊劍;聽證的法理基礎及演變[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賀利云;任映綺;;形式理性法內(nèi)涵及其形成條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9 柴融偉;;晚清對外貿(mào)易商習慣探微[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10 舒國瀅;;從美學的觀點看法律——法美學散論[J];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過渡;;論社區(qū)公共事務管理的協(xié)調(diào)機制[A];公共管理研究(2)———“黨的十六大與中國政治發(fā)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陶慶;;憲法財產(chǎn)權視野下的公民參與公共預算——以福街商業(yè)街的興起與改造為例[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吳斌;陳慧;;鹽業(yè)契約自由與國家干預之初探[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C];2008年

4 邱文元;;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連續(xù)性與當代構建和諧社會的路徑選擇[A];山東省哲學學會“改革開放三十年哲學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徐靜琳;李瑞;游依群;康洛奎;諶愛華;張甄;孟慶剛;姚杰;;規(guī)章編纂研究[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6 蔣傳光;;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與當代中國法治社會構筑的理念——全球化視野下的考察[A];中國與以色列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4年

7 顧元;;秦律與日耳曼法之比較[A];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3年

8 沈開舉;鄭磊;;改革開放與行政法治三十年回顧、反思與展望——以財產(chǎn)權保障的制度變遷為視角[A];財產(chǎn)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陳宏光;呂成;;“新財產(chǎn)權”保護與服務型政府建設[A];財產(chǎn)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任爾昕;;商法的語義、性質及功能——與史際春教授商榷[A];中國商法年刊創(chuàng)刊號(2001)[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純輝;司法判決書可接受性的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石欣;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7 史根洪;嵌入視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音正權;刑法變遷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陳章樂;社會主義法治化初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10 劉永艷;轉型期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飛;英國憲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倩;論新形勢下的審判公開[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t,

本文編號:14151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laodongfa/14151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5f1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