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中的隱喻及其特性
本文關鍵詞:歷史學中的隱喻及其特性
【摘要】:對于歷史學而言,隱喻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或語言現(xiàn)象,它還是史學研究的邏輯骨架,屬于理論建構性隱喻。與科學隱喻一樣,歷史學隱喻也具有共識性、參與性、完整性和統(tǒng)一性,這是它區(qū)別于文學隱喻的重要特征。把隱喻運用于史學研究之中,這種做法不僅具有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還具有必然性。這是因為歷史是客觀存在的,并且作為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它能夠與史學證據(jù)保持一種內(nèi)在的合理關系。
【作者單位】: 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歷史學 隱喻 歷史學研究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3年西部項目“唯物史觀與后現(xiàn)代史觀的比較研究”(13XZX001)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6
【正文快照】: 一隱喻之于歷史學一般而言,隱喻(Metaphor)被認為是比喻修辭格的一種,它“通過把屬于別的事物的詞給予另一個事物而構成……即隱喻是以縮短了的明喻為基礎的替換。其功能是一種‘附加的’‘裝飾’,就其結構和形式來看,隱喻是正常語言規(guī)則的一種偏離”[1]。所謂“附加的裝飾”,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沂;試論歷史學研究的社會化[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文科版);1994年Z1期
2 戴鞍鋼,謝寶耿;歷史學研究視野的拓展──戴鞍鋼教授訪談[J];學術月刊;2000年12期
3 焦雅君,劉偉;百年歷史學研究:回顧與展望——“學術百年論壇新世紀講學”歷史學研討會綜述[J];北京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4 劉麗麗;;基于綜合學科視角的歷史學研究淺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5 ;胡凡教授與歷史學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6 謝想云;;論現(xiàn)代歷史學研究的后現(xiàn)代轉向[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4年03期
7 孫巍溥;;理想化模式與歷史學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李錦偉;;談分類方法在歷史學研究中的作用[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2期
9 趙思寧;;2009年歷史學研究熱點述評[J];學術月刊;2010年04期
10 王申;鄭月陽;張文葳;唐曉蓉;高曉敏;董立功;李正秋;陳偉芳;馬威;陳靜采;喬楊;李婷婷;黃瑤;;歷史學研究的價值與方法[J];中國研究生;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潘光 上海市世界史學會會長;金重遠先生與他的歷史學研究[N];文匯報;2013年
2 肖衛(wèi)民;中外學者研討民間信仰歷史學研究方法與立場[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3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黃樸民;歷史學研究中的四個“誤區(qū)”[N];光明日報;2013年
4 潘振平;中國歷史學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N];人民日報;2004年
5 朱英;“年代”史:歷史學研究的新視野[N];光明日報;2007年
6 編譯 黎文;不可分割的過去[N];文匯報;2013年
7 王秦偉;歷史學研究中的認識基礎與層次把握[N];團結報;2010年
8 崔珍珍;發(fā)揮檔案在構建正確歷史觀中的作用[N];中國檔案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杜娟;人類學與歷史學研究的新探索[N];社會科學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翔;實踐:歷史學研究中人本主義視角與實質(zhì)主義視角的超越[D];廣西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7445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shekelunwen/sxll/97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