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毅班固比較研究
【學(xué)位單位】:北京語言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I206.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節(jié) 傅毅班固生平及思想
第二節(jié) 傅毅班固作品情況
第一章 傅毅班固賦比較
第一節(jié) 傅毅班固京都賦比較
第二節(jié) 傅毅班固詠物小賦研究
第二章 傅毅班固詩與頌比較
第一節(jié) 傅毅班固詩比較
第二節(jié) 傅毅班固頌比較
第三章 班固《漢書》
第一節(jié) 班固撰史宗旨
第二節(jié) 《漢書》的著錄內(nèi)容
第三節(jié) 《漢書》的文學(xué)特色及歷史地位
第四章 傅毅班固家世比較
第一節(jié) 曹丕劉勰所處時代及評論立場
第二節(jié) 傅毅班固家世比較
結(jié)語
附錄一 引用書目與參考文獻
附錄二 參考論文資料
后記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昊昕;;司馬遷與班固眼中的佞幸[J];考試周刊;2011年47期
2 張勇;;“易道”精神下的班固儒學(xué)史及文化批評[J];延安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4期
3 曾瑞琪;;透過《史記》、《漢書》論贊序比較司馬遷、班固思想之異同[J];文教資料;2011年18期
4 趙嘉;;《漢書·藝文志》中小說家類中“偽托”之意[J];河北北方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3期
5 余競躍;;史學(xué)家的“宿命”[J];文史月刊;2011年09期
6 徐美莉;;樓煩、泥陽、安陵與班氏家族的行跡[J];聊城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3期
7 坤月;;何謂“下馬威”[J];政府法制;2011年20期
8 鄧新華;;從漢儒評《騷》看兩漢文學(xué)接受的異化[J];江西社會科學(xué);2011年06期
9 ;投筆從戎[J];金色少年;2007年09期
10 王宇成;;《漢書·藝文志》儒家序之“道本”觀念探究[J];文學(xué)界(理論版);2011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姝君;李維與班固史學(xué)思想的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2年
2 潘定武;《漢書》文學(xu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6年
3 王玨;班固與漢代文學(xué)思想[D];遼寧大學(xué);2007年
4 尹海江;《漢書·藝文志》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7年
5 白效詠;漢代的易學(xué)與政治[D];中國人民大學(xué);2008年
6 段立超;上古“頌類”文學(xué)精神及其體類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7 陳忠鋒;王莽理想政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8年
8 汪高鑫;董仲舒與兩漢史學(xué)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xué);2002年
9 龍堅毅;漢賦與漢代社會[D];廈門大學(xué);2007年
10 鄭群;《詩經(jīng)》與周代婚姻禮俗研究[D];揚州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章映;傅毅班固比較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7年
2 高引如;班固詩論賦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孫妮桔子;班固辭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5年
4 江俐蓉;論班固的傳記家主體精神與《漢書》的人物傳記[D];浙江師范大學(xué);2002年
5 王靜;司馬遷與班固民族思想比較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08年
6 王緒福;《漢書·古今人表》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2年
7 關(guān)小彬;班固《詩經(jīng)》師承考[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7年
8 郭洪濤;《漢書·藝文志》專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5年
9 肖青云;呂后、元后史學(xué)形象比較與班固的女性觀[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7年
10 耿志勇;東漢前期士風(fēng)與班固的思想及創(chuàng)作[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2877544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yishull/287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