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勞:從后結構主義到后馬克思主義
發(fā)布時間:2025-01-04 03:15
本文論述了拉克勞“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并分析和評價了這一理論的價值和意義。拉克勞以“偶然性”為核心概念,提出了“話語”理論。社會是按照“鏈接”原則,而非傳統(tǒng)的必然性的邏輯所形成的一個非穩(wěn)定的話語差異系統(tǒng),社會多樣性的政治認同是一個開放、偶然的過程。在當今激進的民主革命時代,社會主義革命的執(zhí)行者是新社會運動中各種不同的政治認同主體。因此,要重新整合“領導權”理論,使“領導權”范疇擺脫本質主義、還原主義的枷鎖,從而為實現(xiàn)激進民主的政治構想創(chuàng)造主體條件。社會多元化的發(fā)展需要我們不斷地重新解讀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不同時代應具有不同的意義和價值。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緒論
第2章 馬克思的傳統(tǒng)誤讀及拉克勞的解讀維度
2.1 馬克思的傳統(tǒng)誤讀
2.1.1 “一元論渴望”
2.1.2 關于結構主義
2.2 多元政治認同--拉克勞對馬克思解讀維度的確立
2.2.1 “領導權”概念的解構
2.2.2 多元政治認同的界定
2.3 多元政治認同維度確立的哲學底蘊--偶然性(contigency)
第3章 拉克勞“話語”理論與社會主義民主斗爭策略
3.1 “話語”的界定
3.1.1 “話語”--鏈接實踐的結構化總體
3.1.2 話語理論的基本要點
3.2 “話語”理論中的社會主義政治實踐
3.2.1 社會主義政治實踐的重新解讀
3.2.2 多樣化“主體立場”的顯現(xiàn)
3.3 重建激進民主--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新界定
3.3.1 對社會歷史的重新解讀
3.3.2 激進的多元民主理論
第4章 “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理論評價和反思
4.1 “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啟示
4.2 “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缺憾
致謝
參考文獻
索引
創(chuàng)造性聲明
本文編號:4022822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緒論
第2章 馬克思的傳統(tǒng)誤讀及拉克勞的解讀維度
2.1 馬克思的傳統(tǒng)誤讀
2.1.1 “一元論渴望”
2.1.2 關于結構主義
2.2 多元政治認同--拉克勞對馬克思解讀維度的確立
2.2.1 “領導權”概念的解構
2.2.2 多元政治認同的界定
2.3 多元政治認同維度確立的哲學底蘊--偶然性(contigency)
第3章 拉克勞“話語”理論與社會主義民主斗爭策略
3.1 “話語”的界定
3.1.1 “話語”--鏈接實踐的結構化總體
3.1.2 話語理論的基本要點
3.2 “話語”理論中的社會主義政治實踐
3.2.1 社會主義政治實踐的重新解讀
3.2.2 多樣化“主體立場”的顯現(xiàn)
3.3 重建激進民主--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新界定
3.3.1 對社會歷史的重新解讀
3.3.2 激進的多元民主理論
第4章 “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理論評價和反思
4.1 “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啟示
4.2 “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缺憾
致謝
參考文獻
索引
創(chuàng)造性聲明
本文編號:402282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402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