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文學大系》初探
【學位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I206.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言
第一章 趙家璧與《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的誕生
第一節(jié) 《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緣起
第二節(jié) 新文學的第一個里程碑
第二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jié) 《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的體例結(jié)構(gòu)
第二節(jié) 《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三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的現(xiàn)代性取向
第一節(jié) 啟蒙現(xiàn)代性的具體體現(xiàn)
第二節(jié) 審美現(xiàn)代性的具體體現(xiàn)
第三節(jié) 《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的文學史意義及其缺憾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翔;張倩;;論胡祗遹《紫山大全集》的文學性[J];文教資料;2011年25期
2 孔慶蓉;;傅玄的文學思想[J];前沿;2011年12期
3 趙燕平;何培忠;崔玉軍;;當代斯洛伐克的中國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4 溫成榮;;中唐詩風的轉(zhuǎn)變及其對宋詩的影響[J];山西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王娜艷;;何良俊著述版本傳播及其文學思想考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李新;;陳子龍與西陵十子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7 陳育寧;;論胡應麟與王世貞之交誼[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8 薛梅;;湯顯祖與唐順之[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車潔;;個性化的人道主義——有島武郎文學思想精髓所在[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陳眾議;;逆水行舟:大江健三郎文學思想蠡測[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包秀艷;庾信文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2 白靜;焦竑思想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3 常為群;西晉詩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高娟;周作人文學思想略論[D];山東大學;2005年
5 魏宏遠;王世貞晚年文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6 楊釗;楊慎研究——以文學為中心[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7 韓宏韜;《毛詩正義》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譚少茹;納博科夫文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聯(lián);魏禧文學思想考論[D];遼寧大學;2007年
10 王玨;班固與漢代文學思想[D];遼寧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盛映紅;《中國新文學大系》初探[D];廈門大學;2008年
2 張燕;王安石文學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王赤峰;陳襄詩歌及其文學思想[D];河北大學;2009年
4 張曉納;姚永樸文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愛蓮;陶淵明文學思想與東晉文壇[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李文;論吉狄馬加的文學思想[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紅梅;顏之推文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付佩佩;梁實秋早期文學思想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康衛(wèi)國;揚雄的文學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周昆;島崎藤村文學中的自我[D];黑龍江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7895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wenyilunwen/yishull/287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