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穴刺絡拔罐結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
發(fā)布時間:2025-07-02 23:44
目的:本次研究通過觀察委中穴刺絡拔罐結合常規(guī)針刺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各項評價指標,客觀評價其療效,探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更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方法:本實驗納入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的患者6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委中穴刺絡拔罐結合針刺組)和對照組(針刺組),每組各30例。兩組患者連續(xù)治療6天后,每周休息1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治療前、后分別對患者進行中醫(yī)癥狀體征分級量化表、疼痛VAS、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癥狀評分表(JOA)。經過數據的采集及整理后,使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進行一般資料的比較,包括性別、年齡等,結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具有可比性。治療前對兩組患者進行基線比較,包括中醫(yī)癥狀體征分級量化評分、疼痛VAS評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癥狀評分表(JOA),結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將兩組進行組內的比較,結果顯示患者的中醫(yī)癥狀體征分級量化評分、疼痛VAS評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癥狀評分表(JO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
【文章頁數】: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研究
1.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現代醫(yī)學認識
1.1.1 解剖生理及病機
1.1.2 發(fā)病機制
1.1.3 西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
1.2 祖國醫(yī)學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認識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機
1.2.3 臨床表現
1.2.4 治療方法
1.3 小結與展望
第二章 臨床研究
2.1 臨床資料
2.1.1 病例來源
2.1.2 病例選擇標準
2.1.3 納入標準
2.1.4 排除標準
2.1.5 剔除、脫落標準
2.1.6 剔除、脫落標準的處理
2.1.7 針刺不良反應及處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組方法
2.2.2 治療方案及操作方法
2.3 研究結果
2.3.1 基線數據
2.3.2 兩組治療前的觀察指標
2.3.3 兩組患者療效評價
2.3.4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分析
2.3.5 統(tǒng)計及結果分析
2.3.6 不良反應及意外情況觀察
2.3.7 結論
2.4 討論與分析
2.4.1 委中穴的選擇依據
2.4.2 刺血的依據
2.4.3 拔罐的依據
2.4.4 出血量的選擇
2.4.5 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
2.4.6 不足與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附件1:統(tǒng)計學處理合格證明
本文編號:4055426
【文章頁數】: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研究
1.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現代醫(yī)學認識
1.1.1 解剖生理及病機
1.1.2 發(fā)病機制
1.1.3 西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
1.2 祖國醫(yī)學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認識
1.2.1 病名
1.2.2 病因病機
1.2.3 臨床表現
1.2.4 治療方法
1.3 小結與展望
第二章 臨床研究
2.1 臨床資料
2.1.1 病例來源
2.1.2 病例選擇標準
2.1.3 納入標準
2.1.4 排除標準
2.1.5 剔除、脫落標準
2.1.6 剔除、脫落標準的處理
2.1.7 針刺不良反應及處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組方法
2.2.2 治療方案及操作方法
2.3 研究結果
2.3.1 基線數據
2.3.2 兩組治療前的觀察指標
2.3.3 兩組患者療效評價
2.3.4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分析
2.3.5 統(tǒng)計及結果分析
2.3.6 不良反應及意外情況觀察
2.3.7 結論
2.4 討論與分析
2.4.1 委中穴的選擇依據
2.4.2 刺血的依據
2.4.3 拔罐的依據
2.4.4 出血量的選擇
2.4.5 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
2.4.6 不足與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附件1:統(tǒng)計學處理合格證明
本文編號:4055426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zhongyixuelunwen/40554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