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與葛蘭西革命觀之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5-01-14 00:00
進入二十一世紀,理論界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討論熱度漸消,但是,只要資本主義制度繼續(xù)存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的斗爭就不會消失,相應地,革命理論的研究也就不會過時。在革命理論問題上,葛蘭西與馬克思的觀點存在著明顯差異,澄清、把握這些差異,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其一,有助于我們清晰、準確地理解馬克思的革命觀,這是我們以馬克思的理論指導現實革命的重要前提。其二,有助于我們把握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宏觀譜系。隨著無產階級革命條件的變化,以葛蘭西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提出了一些新的革命策略與主張,這些策略與主張,構成了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三,有利于我們當下的社會實踐。當今世界,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的斗爭,廣泛存在于各個領域,這些斗爭要不失頭腦且取得成效,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全面系統地理解,而馬克思與葛蘭西革命理論的比較,有助于我們實現上述目標。馬克思與葛蘭西的革命觀分享了許多共同前提,但是,在理論背景、革命主體、革命對象、革命道路等方面,二者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差異。從革命理論提出的背景上看,馬克思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德國古典哲學走向...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背景
第二節(jié) 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三節(jié) 研究現狀綜述
一、馬克思革命觀研究
二、葛蘭西革命觀研究
三、馬克思與葛蘭西之比較研究
第四節(jié) 研究基本思路
一、研究基本思路與基本內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革命觀的實踐基礎與理論淵源
第一節(jié) 馬克思革命觀的實踐基礎與理論淵源
一、實踐基礎:社會各領域中的革命性變革
二、理論淵源: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理論的借鑒與批判
第二節(jié) 葛蘭西革命觀的實踐基礎與理論淵源
一、實踐基礎:俄國十月革命與意大利工人運動
二、理論淵源:馬基雅維利、拉布里奧拉和克羅齊的哲學影響
第二章 革命的主體
第一節(jié) 馬克思:強調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無產階級的地位
一、從形成上看:革命的主體是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無產階級
二、從作用上看:革命的領導力量是工人階級為主體的無產階級
第二節(jié) 葛蘭西:凸顯知識分子的地位
一、葛蘭西對知識分子的劃分
二、領導革命的政黨應由有機知識分子構成
第三章 革命的對象
第一節(jié) 馬克思:具有階級性的上層建筑是革命的重點對象
一、區(qū)分國家與市民社會
二、以上層建筑的變革影響市民社會
第二節(jié) 葛蘭西:革命必須重視市民社會領域
一、國家是政治社會與市民社會的統一
二、市民社會本身即是革命的重要領域
第四章 革命的道路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暴力方式與和平方式
一、暴力方式
二、和平方式
第二節(jié) 葛蘭西:運動戰(zhàn)與陣地戰(zhàn)
一、東方國家:運動戰(zhàn)
二、西方國家:陣地戰(zhàn)
第五章 馬克思與葛蘭西革命觀比較的當代意義
第一節(jié) 理論意義
一、有助于準確理解馬克思的革命觀
二、有助于把握馬克思主義革命觀的宏觀譜系
第二節(jié) 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我們把握現代社會的變化及其特點
二、有益于我們變革中國社會與改造人類社會的實踐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26099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背景
第二節(jié) 選題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三節(jié) 研究現狀綜述
一、馬克思革命觀研究
二、葛蘭西革命觀研究
三、馬克思與葛蘭西之比較研究
第四節(jié) 研究基本思路
一、研究基本思路與基本內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革命觀的實踐基礎與理論淵源
第一節(jié) 馬克思革命觀的實踐基礎與理論淵源
一、實踐基礎:社會各領域中的革命性變革
二、理論淵源: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理論的借鑒與批判
第二節(jié) 葛蘭西革命觀的實踐基礎與理論淵源
一、實踐基礎:俄國十月革命與意大利工人運動
二、理論淵源:馬基雅維利、拉布里奧拉和克羅齊的哲學影響
第二章 革命的主體
第一節(jié) 馬克思:強調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無產階級的地位
一、從形成上看:革命的主體是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無產階級
二、從作用上看:革命的領導力量是工人階級為主體的無產階級
第二節(jié) 葛蘭西:凸顯知識分子的地位
一、葛蘭西對知識分子的劃分
二、領導革命的政黨應由有機知識分子構成
第三章 革命的對象
第一節(jié) 馬克思:具有階級性的上層建筑是革命的重點對象
一、區(qū)分國家與市民社會
二、以上層建筑的變革影響市民社會
第二節(jié) 葛蘭西:革命必須重視市民社會領域
一、國家是政治社會與市民社會的統一
二、市民社會本身即是革命的重要領域
第四章 革命的道路
第一節(jié) 馬克思:暴力方式與和平方式
一、暴力方式
二、和平方式
第二節(jié) 葛蘭西:運動戰(zhàn)與陣地戰(zhàn)
一、東方國家:運動戰(zhàn)
二、西方國家:陣地戰(zhàn)
第五章 馬克思與葛蘭西革命觀比較的當代意義
第一節(jié) 理論意義
一、有助于準確理解馬克思的革命觀
二、有助于把握馬克思主義革命觀的宏觀譜系
第二節(jié) 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我們把握現代社會的變化及其特點
二、有益于我們變革中國社會與改造人類社會的實踐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26099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zhexuezongjiaolunwen/4026099.html